
又喜又懼。 明 方孝孺 《壽善堂記》:“窮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稱詔旨,當厚恩。”
"抃慄"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形、語義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分析 "抃"字從手、卞聲,《說文解字》釋為"拊手也",本義指兩手相擊作聲的拍手動作。"慄"字從心、栗聲,《玉篇》訓作"戰慄也",本指因恐懼而肢體顫動。二字組合構成并列式複合詞,形成動作與心理的聯動表達。
二、語義演變 《漢語大詞典》(第3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收錄該詞條,标注其核心語義為"喜悅與恐懼交織的心理狀态"。具體表現為:
三、語用特征 該詞多出現于史書及禮制文獻,具有以下使用特點:
文獻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中華書局2013年版)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您查詢的“抃慄”可能存在拼寫錯誤。經核實,未在權威詞典和文獻中發現該詞的明确釋義。不過根據發音和字形推測,可能與以下兩種詞彙相關:
楖栗(jí lì)
指一種木質堅硬的樹木,古代常用作手杖或禅杖材料。例如:
戰栗(zhàn lì)
若您實際想查詢的是“戰栗”,則為常見詞彙,表示因恐懼、寒冷等而發抖。例如:“聽到巨響後渾身戰栗”。
建議:
謗诋背井離鄉奔蕩鼻窦搏逐踩追重帛等守椗花獨化方軌方圜煩委楓木瓜紐古德估販喝道昏官講摩角材加上瘠薄進墾居成懇直孔鼎狂吟連三跨五琳腴禮輕人意重龍騰虎嘯米谷鳴咤暖衣昢昢蒲帛鋪調遷改棄舍颯擖少擋無系聲納升榮生吞活剝設廳受挫衰紅私子酸哀索诃世界唐銻通核通疏刓脫香界縣馬犀燈然懈筆鞋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