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唐風·綢缪》:“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孔 傳:“三星,參也。在天,謂始見東方也。男女待禮而成,若薪芻待人事而後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 鄭玄 箋:“三星,謂心星也。心有尊卑、夫婦、父子之象,又為二月之合宿,故嫁娶者以為候焉。”後以“三星在天”為男女婚期之典。《全唐詩》卷八六二載 嵩嶽 諸仙《嫁女》詩:“三星在天銀河迴,人間曙色東方來。”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護 藍橋 五雲低院,耿銀河三星在天。”
“三星在天”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具有天文與文化的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原指夜空中的三顆亮星升至中天,後引申為新婚或男女婚期的象征。
拼音:sān xīng zài tiān
出處:《詩經·唐風·綢缪》:“綢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三星”具體所指存在三種解釋:
注意: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形容“人物聲望顯赫”,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以《詩經》原義及天文釋義為主。
《三星在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三顆星星在天空中閃耀,形成美麗的景象。它用來比喻人物的才華出衆、光芒四射的狀态。
《三星在天》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止”、“王”、“八”三個部首,總共有13個筆畫。
《三星在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形容劉邦(漢高祖)的三位謀士韓信、蕭何和張良的才能超群。
《三星在天》的繁體字為「三星在天」。
古代寫法中,《三星在天》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表現在部分字的結構和筆畫順序上,具體細節有待考究。
1. 他的成績出類拔萃,真可謂是三星在天。
2. 這部電影的導演才華橫溢,三星在天般的光芒無處不在。
才星爍爍、光芒四射、星羅棋布
星光熠熠、星鬥璀璨、星馳電發
黯然無光、黯淡無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