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匠的意思、踹匠的詳細解釋
踹匠的解釋
指踹布手工業工人。 黎澍 《中國近代始于何時》:“在 康熙 到 乾隆 年間, 蘇州 踹匠為了成立會館(亦即行會)而進行的鬥争,幾乎沒有停止過。”參見“ 踹坊 ”。
詞語分解
- 踹的解釋 踹 à 腳底用力猛踢:把門踹開。 失足踩下:沒注意一腳踹在爛泥裡。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匠的解釋 匠 à 有手藝的人:匠人。木匠。畫匠。能工巧匠。 靈巧,巧妙:獨具匠心。 具有某一方面熟練技能,但平庸闆滞,缺乏獨到之處:匠氣。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踹匠是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染織業中的特殊工種,專指使用踹石對棉布進行最後一道軋光處理的工匠。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工種定義與核心技藝
據《漢語大詞典》定義,踹匠指“舊時染坊中踏布使之光潔的工人”。其核心技藝在于“踹砑”工藝:将棉布卷于木軸上,置于重達千斤的元寶石(踹石)下,工匠雙手扶架,雙腳踏動石塊左右滾動碾壓布匹,使布質緊密平整并産生光澤(《天工開物·乃服》)。此工序直接影響織物的品質與售價,故踹匠需掌握精準的力度與節奏。
二、社會經濟屬性
踹匠群體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
- 雇工性質:多受雇于布商或染坊主,按件計酬,屬早期手工業雇傭勞動者(《清代江南棉布字號探析》);
- 流動性與抗争性:因工作強度大且待遇不穩定,踹匠常集體罷工要求增薪,康熙至乾隆年間蘇州踹匠罷工事件頻見于官府檔案(《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
- 行會約束:清代踹坊需經官府登記,踹匠受“坊甲制”管理,反映手工業勞動關系的制度化(《中國手工業經濟通史·明清卷》)。
三、曆史演變與文化符號
踹匠的興衰與棉紡織業發展同步:
- 鼎盛期:17-18世紀蘇州、松江等地聚集數萬踹匠,形成“字號在阊門,踹坊在虎丘”的産業格局(《江南絲綢史研究》);
- 技術淘汰:19世紀機械軋布技術普及後,踹匠逐漸消失;
- 文化意義:其勞動場景被載入《康熙南巡圖》等繪畫,成為江南手工業文明的象征符號。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 宋應星. 《天工開物》. 崇祯十年(1637)刻本.
- 範金民. 《清代江南棉布字號探析》. 曆史研究, 2002(4).
- 江蘇省博物館. 《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 三聯書店, 1959.
- 李紹強等. 《中國手工業經濟通史·明清卷》.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 徐新吾. 《江南絲綢史研究》. 農業出版社, 1993.
網絡擴展解釋
“踹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踹匠(chuài jiàng) 指從事踹布工藝的手工業工人。這一職業在明清時期的紡織業中較為常見,尤其在蘇州地區,踹匠通過腳踩石塊碾壓布匹,使其質地更緊密、表面光滑。
2.曆史背景
- 行業特點:踹布是古代棉布加工的重要工序,需用重石反複碾壓布料。踹匠需具備一定體力與技巧,工作強度較高。
- 社會地位:踹匠多為雇傭勞動者,常因待遇問題與雇主發生沖突。例如,康熙至乾隆年間,蘇州踹匠為争取權益多次組織罷工或成立行會。
3.其他解釋辨析
- 成語誤用:部分資料(如)将“踹匠”解釋為“蔑視匠人”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傳。
- 木工誤解:極低權威性來源(如)稱踹匠為木匠,但結合曆史文獻與權威詞典,此解釋不準确。
4.總結
踹匠的核心含義與踹布工藝直接相關,是古代紡織業中的特定工種。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細節,可參考《中國近代始于何時》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本流孛相不言慚愧谄施柽柳赤骨肋抽引滴滴溜溜疊床架屋房皇凡下豐上削下封贈負苓者付之一歎熕船拱候光彩陸離雇讬汗迹合兵洪喬惠中家雀浃時湝湝金槽儁爽磊荦糧饷旒旌曆營陸羽井緑芽彌天蓋地女孩兒抛荒霈潤篷篙普天之下諐度裙網灑調上梁不正下梁歪煞手鐧濕紡獅負士雄雙鈎霜粟水光誦咒特秀痛入骨髓塗道穨雲駃雨王春烏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