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柽柳的意思、柽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柽柳的解釋

木名。也稱觀音柳、西河柳、三春柳、紅柳等。落葉小喬木,赤皮,枝細長,多下垂。分布于我國 黃河 、 長江 流域以及 廣東 、 廣西 、 雲南 等地平原、沙地及鹽堿地。枝幹可編制籮筐,嫩枝和葉可入藥,性平味甘鹹,能透發痧疹。《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新唐書·吐蕃傳下》:“河之西南,地如砥,原野秀沃,夾河多檉柳。”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柽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柽柳(chēng liǔ),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木本植物名稱,特指一種耐鹽堿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釋義與特征如下:


一、詞典釋義

柽柳

讀音:chēng liǔ

詞性:名詞

釋義:

柽柳科柽柳屬植物的統稱。枝細長,葉鱗片狀,花小呈淡紅色,耐幹旱、鹽堿,多生于河灘、海濱等濕潤鹽堿地。古稱“西河柳”或“三春柳”,《本草綱目》中列為藥用植物【1】。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特征

    • 枝幹:枝條細柔下垂,樹皮紅褐色。
    • 葉片:鱗形小葉互生,呈淺藍綠色,可減少水分蒸發【2】。
    • 花果:圓錐花序頂生,花粉紅至紫紅色,花期5–9月;蒴果細小,種子具絨毛【3】。
  2. 生态習性

    柽柳為強耐鹽堿植物,可生長于土壤含鹽量1%以上的環境,根系深紮且能分泌鹽分,是鹽堿地改良的先鋒樹種【2】。


三、實用價值

  1. 藥用價值

    枝葉入藥稱“西河柳”,性平味甘,具疏風解表、透疹解毒之效,常用于治療麻疹不透、風濕痹痛【1】【3】。

  2. 生态價值

    根系固沙能力顯著,常用于荒漠化防治及海岸帶生态修複【2】。

  3. 文化意象

    因枝條柔韌、花期綿長,古代詩詞常以“柽柳”喻堅韌品格,如《詩經·小雅》有“柽椐其枝”之句【1】。


參考資料

【1】《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中國植物志》第50(2)卷,科學出版社.

【3】《中華本草》第5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柽柳是一種兼具生态價值與藥用價值的特殊植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名稱由來與分類

柽柳學名Tamarix chinensis,屬柽柳科柽柳屬,其名源于“柽”(音同“稱”,意為赤色)與“柳”的結合。因老枝呈紅褐色,嫩枝柔韌如柳而得名。雖名含“柳”,但實際與普通柳樹無親緣關系,而是耐旱耐鹽的荒漠植物。

二、形态特征

三、藥用價值

柽柳嫩枝葉入藥(稱“西河柳”),性平味甘辛,歸肺、胃、心經,主要功效包括:

四、分布與生态作用

五、文化意義

古文獻如《爾雅》記載其“柽,河柳也”,民間傳說中常賦予其祛病救人的象征意義。例如河西走廊傳說中,柽柳被描述為克制濕熱邪毒的“仙草”。

如需更詳細分類學或栽培信息,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榴濱涯犦矟彩綢柴草孱昧充衢偢問穿穴佽助翠麓單文孤證丹英東海豆登二把刀凡惡繁靡朏魄飛熟撫世瓜區豆分歸到規阙滾繡球寒青晧天甲戶兼路劫執浄色就擒狂吼列坐龍鳳舸祿蔭煤精木鈎子南甍扭解盼盼皮闆锵锵濟濟青墨琴工青瑣客起圈人工喉生術壽不壓職汰棄桃葉女筒子捥發蜿蟤巫山一段雲象箸銜石填海霞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