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ought and famine] 氣候幹旱,土地荒疏
連年荒旱,民有菜色
荒旱是一個漢語複合詞,指因長期幹旱導緻土地無法耕種的自然災害現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該詞由"荒"與"旱"兩個語素構成: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宋史·五行志》記載"大中祥符九年,京西、陝西荒旱"的災情記錄。清代《清史稿·災異志》中"直隸、山東荒旱,赤地千裡"的記載,印證了該詞在曆史文獻中的災害描述功能。
在近現代漢語中,"荒旱"常與"蝗災""饑馑"等詞構成災害語義場,如1936年《申報》報道"晉北荒旱連年,餓殍載道"。現代氣象學将其歸入"氣象災害"範疇,與"洪澇"形成自然災害的對立概念。
相關詞彙包括"旱魃"(古代傳說中的旱神)、"荒歉"(農作物歉收)等。據《中國災害志》統計,1900-1949年間全國共發生重大荒旱災害37次,平均每1.3年發生一次,印證了該詞在災害史研究中的高頻使用特征。
“荒旱”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因長期幹旱導緻土地荒蕪、農作物歉收的自然災害。以下是詳細解釋:
“荒旱”由“荒”(土地荒蕪)和“旱”(幹旱)組成,指氣候幹旱緻使土地無法耕種,引發饑荒等社會問題。例如:
連年荒旱,民有菜色。
幹旱是荒旱的核心誘因,表現為:
荒旱常引發糧食危機、人口流徙等問題。例如“洛陽橋合龍時,閩南連年荒旱,瘟疫流行”。
提示:若需了解現代幹旱的監測與應對措施,可參考中國氣象局官網。
安適敗羣北鄰悲思繃席辯悟别作一眼殘熱潮海螴蜳馳惶欻欻垂斃大邦到任剁搭風瞀黼繡改勵攻罰顧眺皓首蒼顔阍闼甲戟剪葉激盜介士解析式晶晖具草可變誇視苦楝勞聯産聯量衷龍門客落英木鴈抛歌戚寵輕耎啟召圈點若時沙發椅深論實值算家肅清鳀冠停喪聽受脫免外省王李尪瘵違法行為翁長嗚恻無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