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訴的意思、膚訴的詳細解釋
膚訴的解釋
1.亦作"膚訴"。
2."膚受之訴"的略語。
詞語分解
- 膚的解釋 膚 (膚) ū 肉體表面的皮:皮膚。肌膚。切膚之痛。體無完膚。 表面的,淺薄的:膚淺。膚泛。 大:“薄伐猃狁,以奏膚公”(“膚公”即“大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訴的解釋 訴 ù 見“訴”。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膚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fū sù
- 詞性:名詞
- 核心含義:是“膚受之訴”的略語,指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淺薄不實的指控或诽謗。
2.詞源解析
- “膚受”的由來:源自《論語·顔淵》中“膚受之愬”(“愬”通“訴”),原意是指“切身感受到的控訴”,後引申為表面化、不深刻的指控。
- “訴”的含義:指陳述、控告,此處強調帶有主觀性或片面性的表達。
3.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形容缺乏事實依據、僅憑個人感受的指責,例如:“明·沈德符《野獲編·公主·驸馬受制》中記載,公主因‘膚訴’遭拒,可見其指控未被采信”。
- 近義詞:膚淺之辭、片面之詞;反義詞:确鑿之論、實證之言。
4.注意事項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
- 部分資料将“膚訴”與“膚訴”視為異體詞,但後者更偏向現代簡化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野獲編》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膚訴(fū sù)這個詞源自《莊子·田子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狀似鴟夷。”指的是皮膚發緊,毛發貼身,形态像夷族。這個詞拆分部首是⺣(月)、 ⺼(肉),總共有11個筆畫。
膚訴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膚訴。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膚的寫法有膚、麩、麸、膚等多種變體;而訴的寫法有訴、訦、愬、訴等多種變體。
以下是一些關于膚訴的例句:
1. 他的膚訴表明他正處于極度壓力之下。
2. 她的臉上一片膚訴,看起來非常疲憊。
與膚訴相關的組詞有:膚淺、膚色、膚感等。其中,膚淺形容表面上的、缺乏深度的;膚色指皮膚的顔色;膚感指觸感。
與膚訴類似或有關的近義詞有:緊繃、緊緻、緊縮等。反義詞有:松弛、舒展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