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bal chief;headman] 舊時中國的某些少數民族的頭領
(1).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中的首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廓爾喀之降》:“有 丹津班珠爾 者,本班禪部下頭人。” 華山 《山中海路》二:“黨委唯一可以幫忙的事情,就是把牧區各個兄弟民族的頭人請來,和他談談。”
(2).頭目,為首的人。 清 林則徐 《查勘礦廠情形試行開采折》:“有所謂火耗、馬腳、硐主、硐分、水分,以及 西嶽廟 功德,合廠公費等名目,皆頭人所逐漸增添者,雖不能盡裁,亦必須大減。”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六章:“你是鄉裡的頭人,怎不跟我說句公正話?”
頭人(tóu rén)是漢語中對特定社會角色的稱謂,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
首領或領頭人
指群體中具有領導地位的人,常見于傳統鄉村或部落社會。例如:“村寨的頭人負責主持祭祀與調解糾紛。”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13頁。
引申為權威代表
在特定領域(如行業、組織)中被公認的決策者或意見領袖。例如:“他是這一行的頭人,大家都信服他的判斷。”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2卷,第857頁。
人類學視角
在民族學研究中,“頭人”特指中國少數民族(如傣族、彜族等)傳統社會中的世襲或推選領袖,掌管村寨事務、土地分配及宗教儀式,具有血緣或地緣權威性。
來源:費孝通《鄉土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76頁;王輔世《中國民族志》,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204頁。
“頭”象征頂端、首要,“人”指代角色,二字組合凸顯地位的核心性。該詞至遲見于明清文獻,如《儒林外史》第四回:“衆頭人商議了,具結呈送官府。”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621頁。
學術背景補充
“頭人制”曾是中國西南邊疆社會治理的重要形式,20世紀50年代民族識别後逐漸被基層自治組織替代,但文化影響仍存于部分民族地區。
來源:馬戎《民族社會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12頁。
“頭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少數民族首領
指舊時中國某些少數民族中的首領或部落領袖,通常負責管理族群事務。例如清代文獻《嘯亭雜錄》提到班禅部下頭人丹津班珠爾,現代作家華山的小說中也描述了黨委邀請牧區頭人協商的情節。
群體中的領導者
廣義上可指某一團體、行業或地方基層的負責人,如清代林則徐奏折中提到的礦廠頭人,負責管理具體事務并制定規則。
如今“頭人”一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實際社會管理中已逐漸被現代行政職務取代。需注意其使用場景的特定性和曆史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嘯亭雜錄》《山中海路》等文獻,或查看網頁、的詳細釋義。
罷困寶尺被被卑辱萹豆碧鴉犀駁行柴頭腦殻車廠徹馔詞不達意登涉東華門洞心駭耳斷背山督課番菜館诽訾縫子扶植獦人構薄橫字轟訇怳曶繪畫家姬井花水計勳行賞扛哄鍞锵礧具了債理固當然柳梢青龍車陋賤鹿門秘象末世摩托艇難忘碰碰船披霜冒露強明乞留玎琅訖已日制山西省深竹時輩事前儵爚談嘲陶阮停閣外邸嗚悒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