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敲擊鐘鎛以奏樂。常用以指廟堂音樂。《周禮·春官·锺師》:“鐘師掌金奏。” 鄭玄 注:“金奏,擊金以為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 唐 包佶 《祀風師樂章·奠币登歌》:“禮陳瑤币,樂獻金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杜儀 抽出一枝紅旗來,上有‘金奏’二字。當下樂聲又一齊大作起來。”
(2).泛指音樂或樂聲。 南朝 宋 顔延之 《五君詠·阮鹹》:“達音何用深,識微在金奏。”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哀響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明 劉基 《玉漏遲·初夏》詞:“枝上鳴蜩,斷續一庭金奏。”
“金奏”是中國古代音樂術語,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廟堂禮樂形式
指通過敲擊鐘、镛(青銅樂器)來演奏的禮儀性音樂,常見于祭祀、典禮等莊重場合。例如《周禮·春官》記載:“鐘師掌金奏”,鄭玄注“擊金以為奏樂之節”,說明這類音樂以金屬樂器控制節奏。唐代包佶《祀風師樂章》中的“樂獻金奏”也印證了其禮儀屬性。
引申義:泛指音樂或樂聲
“金奏”後來也擴展為對音樂的雅稱,如南朝顔延之《五君詠》用“識微在金奏”比喻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明代劉基《玉漏遲》則以“一庭金奏”形容蟬鳴如樂聲。
補充說明:在清代《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中,“金奏”作為儀式樂段的标識出現,展現了該詞在文學中的實際應用。
《金奏》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金屬制作的樂器演奏。常用于描述古代宮廷音樂中金屬樂器的演奏。
《金奏》的部首是金,總共有8個筆畫。
《金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樂器制作和音樂傳統。因為金屬樂器在古代宮廷中被廣泛使用,所以出現了這個詞彙。
《金奏》的繁體字為「金奏」。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中,金奏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金奏的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隻是一些細節上有所不同。
1. 他擅長金奏樂器,經常受邀參加各種音樂演出。
2. 宮廷中的音樂家們精通各種金奏技巧,使得音樂更加華麗瑰麗。
金銅奏、管樂、鼓樂、弦樂、吹管樂
金銅樂、金銅器樂、金銅演奏
木奏、絲奏、皮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