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室内。《汉书·郊祀志下》:“夏,有芝生 甘泉殿 房内中。” 晋 王嘉 《拾遗记·吴》:“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
(2).道家的房中术。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左慈 善修房内之术,差可终命。”参见“ 房中术 ”。
(3).乐曲名。《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内十四调,宾祭用之。” 胡三省 注:“帝龙潜时,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託言夫妻之义,因即取之为《房内》曲。”
(4).妻子。《四游记·华光在萧家庄投胎》:“房内有孕怀胎,二十个月,今日分娩。”
“房内”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室内
指房屋内部空间,常见于古籍描述。例如《汉书·郊祀志下》记载“夏,有芝生甘泉殿房内中”,晋代王嘉《拾遗记》也提到“房内自凉”。
道家房中术
指古代道家养生术中的性修炼方法。三国时期曹植在《辨道论》中提及左慈“善修房内之术”,即此类秘术的统称。
乐曲名
隋唐时期的一种宫廷乐曲,源自隋文帝所作琵琶曲《地厚天高》,后改编为祭祀、宴会用乐,称《房内》十四调。
妻子(较少用)
古时对配偶的婉称,如例句“蔷薇私逃……玉人冲进房内”中的“房内”可引申代指妻子。
补充说明:现代汉语中,“房内”多指字面意义的室内空间,其他含义仅见于特定历史文献或文学语境。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资治通鉴》等原始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