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思。 唐 曹唐 《漢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詩:“ 崑崙 凝想最高峰, 王母 來乘五色龍。”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八:“但行住坐卧,專精凝想,庶其有所遇乎?” 明 何景明 《畫鶴賦》:“拂練光而凝想,挹繪采而生憐。”《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贻書》:“ 王臣 沉思凝想了半日,忽想到假 王福 左眼是瞎的,恍然而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三八:“今日閒愁為 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葉聖陶 《未厭集·夜》:“老婦人見阿弟瞪着細眼凝想,同時搔着頭皮,知道有下文。”
“凝想”是一個複合詞,由“凝”和“想”組合而成,屬于書面化表達,具體含義如下:
1. 字面解析
2. 詞義延伸
合起來表示專注而深入地思考或想象,常伴隨以下特征: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詞對比
示例:
“他獨坐書房,凝想着宇宙的浩瀚,連茶杯涼了也未察覺。”
此處“凝想”既包含深度思考,也暗示了時間流逝與專注狀态。
凝想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凝結的思想、凝聚的思緒,通常用來形容人沉思、深思熟慮的狀态。
根據《康熙字典》的部首劃分,凝想的部首為“心”和“言”,部首“心”表示與情感、思想等相關,而部首“言”表示與語言、言論等相關。凝想的拼音為níng xiǎng,總計7個筆畫。
凝想的來源比較難以考究,但可以推測這個詞彙最早出現的時間應該在漢朝或者是民國時期。它描述了人們思維凝聚的狀态,表達了人們深思熟慮的心境。
凝想的繁體字為凝想,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寫法中,凝想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其中,“凝”字可能以“㒲”或者“凝”本身來表示,“想”字可能以“相”或者“想”本身來表示。
1. 他靜靜地坐在那裡,凝想着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2. 每當夜深人靜時,我都會沉浸在凝想之中,思考人生的意義。
3. 凝想對于藝術家來說是一種靈感的來源。
凝思、凝視、凝聚、凝重、凝固。
沉思、深思、思索、冥思、苦思。
散想、輕浮、浮躁、草率、急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