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嗟哉的意思、嗟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嗟哉的解釋

歎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嗟哉”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感歎詞組合,由“嗟”和“哉”兩個虛詞複合而成,主要用于表達強烈的感歎、呼喚或議論語氣。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用法分析:


一、詞素解析

  1. 嗟 (jiē)

    • 本義:歎息聲,表感歎或呼喚。《說文解字》釋為“谮也”,後引申為悲歎、呼告。
    • 功能:
      • 獨用時表感歎(如“嗟乎”);
      • 組合時增強情感濃度(如“嗟哉”)。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ISBN 9787101002147,第32頁。

  2. 哉 (zāi)

    • 本義:語氣助詞,表感歎、疑問或反诘。《說文》:“言之閑也”,即句末停頓助詞。
    • 功能:
      • 強化感歎(如“善哉”);
      • 增強呼喚或議論語氣(如“悠哉”)。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55013,第128頁。


二、“嗟哉”的複合語義

當“嗟”與“哉”結合時,形成雙重感歎結構,常見于先秦至漢唐文獻,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

  1. 表深切感歎

    • 多用于抒發悲憤、惋惜或震驚之情。

      例: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白居易《歎魯》)

      譯:可歎啊!這類人,其心腸還不如禽獸。

      來源:《全唐詩》卷四二五,中華書局1960年版。

  2. 表呼告或祈使

    • 呼喚對象并引發議論,常見于政論或訓誡。

      例: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韓愈《山石》)

      譯:唉!我輩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怎能到老還不歸隱?

      來源:《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88412,第56頁。

  3. 表諷刺或無奈

    • 在議論中暗含批判,多見于史評。

      例:

      “嗟哉!鼠輩何足道,貫日精誠冀此伸。”(《後漢書·獨行列傳》注引)

      譯:可歎!鼠輩不值一提,唯望精誠之心能昭示天下。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ISBN 9787101003274,卷八十一。


三、使用場景與演變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85年。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3. 彭铎《文言虛詞通釋》,中華書局,2008年,ISBN 9787101062301。
  4. 《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
  5. 《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6. 《後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

網絡擴展解釋

“嗟哉”是一個古代漢語歎詞,主要用于表達感歎、悲歎或惋惜之情。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拼音與構成

    • 讀音為jiē zāi(),由“嗟”和“哉”兩個語氣詞組合而成。
    • “嗟”表示歎息、悲歎,“哉”則加強感歎或疑問的語氣()。
  2. 基本含義

    • 表達對某種情境的強烈情感,如對不公、困境的慨歎,或對人物命運的惋惜。例如《後漢書》中“嗟哉,義重于生”即感歎道義超越生命的崇高()。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詩文或正式語境,常見于表達哀傷、疑問或無奈。如韓愈《嗟哉董生行》中描述董生勤勉卻不得志的生活()。
  4. 例句與文獻引用

    • 漢·馬援:“嗟哉五溪兮多毒淫” —— 感歎五溪地區的險惡環境。
    • 唐·韓愈:“嗟哉董生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 —— 表達對董生辛勞的同情()。
  5. 延伸意義

    • 部分文獻(如)引申出“蚌病生珠”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孕育成就,但此屬現代擴展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該詞情感色彩濃厚,需結合上下文體會其悲歎、疑問或惋惜的核心含義。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探讨。

别人正在浏覽...

白費心機逋怨逞雄炊事員翠钏大悲達材答教冬冬聲繁文末節肥圓風旌戆昧幹物功能陶瓷供馔廣道光塌塌詭産海藍紅腐貫朽隍塹回火誨淫擊鞭金雞獎盡命酒地花天記珠距躍三百刻劃鲲鳳崃山落生美配猛殺眄飾内難排仗膨漲竊玉偷花奇侅犬齒神祀蛇鳣十二門識略說清話訟魁碎璅素意跳躅尾生抱柱違裕蝸跧五湖歇腳謝舅希留乎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