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殆庶的意思、殆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殆庶的解釋

(1).《易·繫辭下》:“子曰:‘ 顔 氏之子,其殆庶幾乎!’”後以“殆庶”指賢德者。《後漢書·黃憲傳論》:“ 憲 隤然處順,淵乎其似道,淺深莫臻其分,清濁未議其方,若及門於 孔 氏,其殆庶乎!” 南朝 梁 劉孝标 《辯命論》:“ 遊 夏 之英才, 伊 顔 之殆庶。”《隋書·李德林傳》:“書契已還,立言立事,質非殆庶,何世無之。”

(2).猶言近似,差不多。 唐 陳子昂 《臨卭縣令封君遺愛碑》:“夫其忠信之教,寬猛之機,古之官人,君其殆庶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殆庶”是一個源自古代經典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指賢德之人
    該詞最早出自《周易·系辭下》:“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孔子以“殆庶”稱贊顔回(顔氏之子)近乎完美,後世因此用“殆庶”代指品德高尚的賢者。例如《後漢書·黃憲傳論》中以“其殆庶乎”評價黃憲接近聖賢境界。

  2. 表示近似、接近
    在唐代文獻中,“殆庶”引申為“差不多、幾乎達到某種程度”。如陳子昂在《臨卭縣令封君遺愛碑》中寫道:“古之官人,君其殆庶乎!”,意為封君的治理能力接近古代優秀官員的标準。

二、詞源解析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評價人物品德或能力,現代漢語已罕用,但在研究儒家經典或曆史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例如南朝劉孝标在《辯命論》中以“伊顔之殆庶”形容伊尹、顔回的賢德。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周易》、漢代史書及唐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涵蓋詞語的起源、演變及實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殆庶》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殆庶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人多擁擠、人世繁華的景象。它可以表示人世間的繁華熱鬧,也可以指代人群擁擠不堪的場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殆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歹”和“木”。它的筆畫數是6畫。 來源: 《殆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代常被用來形容繁華喧嚣的場面,借指人世的繁華和擁擠。 繁體: 《殆庶》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殆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常常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殆庶》這個詞,古代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街頭巷尾的殆庶景象讓人有些窒息。 組詞: 《殆庶》這個詞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殆庶繁華」、「殆庶喧鬧」等。 近義詞: 與《殆庶》相近的意思的詞語有「繁華」「喧嚣」「熙攘」等。 反義詞: 與《殆庶》相反的意思的詞語有「寂靜」「冷清」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