粃滓的意思、粃滓的詳細解釋
粃滓的解釋
猶糟粕。《新唐書·楊嗣複傳》:“才者自異,汰去粃滓者,菁華乃出。”
詞語分解
- 粃的解釋 粃 ǐ 同“秕”。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 滓的解釋 滓 ǐ 渣子,沉澱物:渣滓。油滓。 * ,污濁:垢滓。滓穢。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粃滓(bǐ z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含義的詞彙,既指具體的物質殘留,也常用于抽象層面的比喻。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本義:谷物雜質
- 粃:指子實不飽滿的谷粒,即空殼或癟谷。《說文解字》釋“粃”為“不成粟也”,強調其無食用價值。
- 滓:本義為沉澱的渣屑,引申為雜質、廢料。
組合義:泛指谷物中的空殼、碎屑等無用雜質。例如清代文獻中“篩去粃滓”即描述糧食加工時剔除雜質的過程。
二、引申義:糟粕或卑劣之物
該詞在古籍中常以比喻形式出現:
- 指低劣無用的事物:如《晉書·孫綽傳》批評虛浮文風:“雖粃滓猶可陶鑄”,喻指糟粕尚可改造。
- 喻指品德卑劣之人:明代《玉鏡新譚》以“清除粃滓”暗指鏟除奸惡之徒,賦予道德批判色彩。
三、現代用法與近義詞辨析
現代漢語中“粃滓”的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有兩點需注意:
- 保留本義:在農業或傳統工藝描述中仍指物理雜質(如米糠、谷殼)。
- 比喻側重“無用雜質”:區别于“糟粕”(強調廢棄部分),更突出“混雜其中的有害或無價值成分”。例如:“剔除文化中的粃滓”指清除混雜的劣質内容。
四、古籍用例
《晉書·卷五十六》:“粃滓雖微,穢清風者多。”
(釋義:糟粕雖微小,但玷污純淨之風的危害甚大。)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粃滓"詞條:定義及古籍引例。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粃”字釋義。
-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五十六:比喻用法實例。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滓”字引申義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粃滓”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糟粕或低劣的事物/人,形容毫無價值的部分。該詞最初源于古代農業,指農田中廢棄的麥稭、雜草等雜物,後引申為對人或物的貶義描述,如《新唐書》中提到“汰去粃滓者,菁華乃出”,比喻剔除無用之物後保留精華。
讀音與構成
- 拼音:多數資料标注為bǐ zǐ(部分網頁如、3顯示為“zhènɡ zǐ”,可能為輸入錯誤或異讀現象,建議以《新唐書》引文及主流詞典讀音為準)。
- 字形解析:
- 粃:同“秕”,指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
- 滓:沉澱的渣滓,如“泥滓”“油滓”。
使用場景
- 形容事物:指殘渣、廢棄物,如“茶滓”“礦滓”。
- 形容人:比喻品德低劣或能力不足者,如“社會粃滓”。
- 文學比喻:常見于古籍,用于強調“去粗取精”的過程。
注意事項
-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多用于批判性語境。
- 部分網頁對拼音标注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典籍(如《新唐書》)及現代詞典核實。
别人正在浏覽...
八瓣子百密一疏辨訂兵糧并世殘酒擦掌磨拳斥疵詞牒崔白丹鉛電介質東京夢華錄鬥宿對天發誓鵝珠墳典鲠塞海堤旱谷合法鴻蒙幻像蝴蝶效應胡盧蹄禍結兵連驕抗鲛鮹濟勝資九姻鈞旨空戰扣弦匡谏禮辭六場通頭樓脊貌色美景悶海愁山命材蓬龍缥缈平面視平民起起欠欠其魚羣立日雜時绌舉盈屍位素餐送從塗蓋凸面鏡鼍鳴鼈應纨質湘江竹鄉捷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