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田子方 贈狐白裘予 子思 事。 漢 劉向 《說苑·立節》:“ 子思 居於 衛 ,緼袍無表,二旬而九食。 田子方 聞之,使人遺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謂之曰:‘吾假人,遂亡之;吾與人也,如棄之。’ 子思 辭而不受。 子方 曰:‘我有子無,何故不受?’ 子思 曰:‘ 伋 聞之,妄與,不如遺棄物於溝壑; 伋 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 晉 張協 《雜詩》之十:“君子守固窮,在約不爽貞。雖榮 田方 贈,慙為溝壑名。”
“田方贈”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漢代劉向《說苑·立節》,記載田子方(戰國時期魏國賢士)欲贈予子思(孔子之孫)一件珍貴的狐白裘。子思因生活貧困,卻以“不忍以身為溝壑”為由拒絕接受,強調君子固守清貧的氣節。
基本含義
字面指田子方向他人贈送財物,但實際含義存在兩種解讀方向:
引申意義
該成語常用于表達兩種價值觀:
現代用法
現多用于文學或讨論道德倫理的場景,強調饋贈與接受之間的分寸感,或贊美清廉自守的品格。
注意:不同文獻對成語側重點的解讀略有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完整典故原文,可參考《說苑·立節》或、4的引述。
《田方贈》是指一種古代的文人墨客祈求豐收、充實家庭的贈予。通常用于送給農戶或農田所有者,寓意着希望他們獲得好的收成和繁榮。
《田方贈》的拆分部首是田字底部的方形之部。總共有15畫。
《田方贈》一詞來源于古代儒家經典《禮記·曲禮上》。繁體字“田方贈”是此詞的正式書寫形式。
古時候,漢字《田方贈》的寫法與現在相同,沒有太大變化。此詞在中文古籍中多有出現,舊時書法家也愛将這三個字寫在書畫作品中,以表達對農田興旺的祝福。
田方贈的行動将農民的辛勤勞動和土地的恩賜結合在一起,向農田祈求豐收。
組詞:田地、農田、方形
近義詞:農田寄贈、農民寄贈、田地贈送
反義詞:田方收回、田地借款、農田退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