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枝的意思、鈎枝的詳細解釋
鈎枝的解釋
亦作“鈎枝”。枝丫交錯。 北齊 劉晝 《新論·因顯》:“夫樟木盤根鈎枝,癭節蠹皮,輪箘擁腫,則衆眼不顧。”
詞語分解
- 鈎的解釋 鈎 (鈎) ō 懸挂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鈎子。秤鈎兒。火鈎子。 形狀像鈎子的:蠍的鈎子。鈎針。 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鈎形物搭、挂或探取:鈎住樹枝
- 枝的解釋 枝 ī 由植物主幹上分出來的莖條:樹枝。枝幹(刵 )。竹枝。節外生枝。枝柯。枝節(a.由一件事生發的其他問題;b.細碎的,不重要的)。 量詞,指杆形的:一枝鉛筆。 古同“支”,支持,分支。 枝 í
網絡擴展解釋
“鈎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ōu zhī,其核心含義為枝丫交錯,常用來形容樹木枝條盤曲交錯的形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本義:指樹枝或植物枝幹相互纏繞、交叉的形态,常見于古文獻中對樹木的描寫。例如《新論·因顯》中提到“樟木盤根鈎枝”,即用“鈎枝”描述樟樹根枝盤繞交錯的景象。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北齊劉晝的《新論·因顯》:“夫樟木盤根鈎枝,癭節蠹皮,輪箘擁腫,則衆眼不顧。”此處通過“鈎枝”描繪樟木枝幹交錯的自然形态,強調其外觀的複雜性。
- 用法特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以比喻或寫實手法表現植物生長的繁茂與盤曲,帶有一定的畫面感和古典意蘊。
三、其他可能的釋義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鈎枝”作為成語,解釋為“用手段使人中計”。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古籍或廣泛用例支持,可能與字形相近的詞彙(如“鈎心鬥角”)混淆,建議以“枝丫交錯”為主要釋義。
四、應用場景
- 文學描寫:適用于詩詞、散文中對自然景觀的刻畫,如“林中松雲杉新枝與桦柳鈎枝交葉”(例句)。
- 植物學描述:可借用于形容特定樹種(如樟樹、榕樹)枝幹盤曲的特征。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論·因顯》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枝的意思
鈎枝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一種形态像鈎子的枝條,也可以指類似于鈎子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枝的部首是鈎(钅),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鈎枝的字形來源于古代象形文字,描繪了一根帶有突起的枝條。
繁體
繁體字“鈎枝”與簡體字“鈎枝”拼音相同,隻是字形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鈎枝”可以寫作“鉤枝”,字形與現代有所差異。
例句
1. 森林中的鈎枝上結滿了野果。
2. 他用一根鈎枝釣起了一條大魚。
組詞
鈎針、鈎心鬥角、鋼鈎、渾身是膽、號鈎、鈎賓、鈎挂、鈎生畫出、鈎魂、妙手鈎心。
近義詞
鈎狀、鈎形、鈎狀物、勾形、勾狀。
反義詞
直杆、直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