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賷賜”。贈送,賞賜。《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今有 許遜 原係 玉洞真仙 降世,應在此人收伏,望差天使賷賜斬妖劍,付與 許遜 ,助斬妖精。” 清 葉夢珠 《閱世編·宦迹一》:“皆遣官賫賜,人臣之榮,亦僅見者。”
“賫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賫賜(jī cì):指贈送、賞賜,通常用于描述上級或尊長對下級的財物授予行為,帶有正式或禮儀性質。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涉及官方賞賜的場景。
需注意與“赙賜(fù cì)”區分,後者特指助辦喪事時贈予的財物,如《宋書·吳喜傳》中“發诏赙賜”。
“賫賜”強調自上而下的賞賜行為,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若需具體例證,可參考《警世通言》等古籍原文。
賫賜指的是天賜的福氣、恩惠。它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具有莊重、神聖的含義。
賫賜的部首是「貝」(貝),它表示與財富、寶物有關的意思。整個字由「貝」和「思」組成,「思」是表示心思、思考的意思。
賫賜的總共有14個筆畫。
賫賜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這本古代經典之中。它是用來描述天帝分賜地上萬物的意思,代表了無私的慷慨和大度。
賫賜的繁體字為「賢贈」。
在古時候,賫賜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字典中,「贈」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貝」部寫成了「白」,表示寶物的光輝。
1. 天賜賫賜,我們應該珍惜。
2. 他為大家帶來了很多賫賜。
1. 賫賜滔天:指天賜的恩惠極其偉大。
2. 賜予:授予、給予的意思。
3. 贈與:贈送、饋贈的意思。
1. 厚賜:豐富的賜予。
2. 施與:無私地給予。
1. 收受:接受别人給予。
2. 受福:享受恩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