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罰蔽的意思、罰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罰蔽的解釋

罰罪斷獄。《書·康诰》:“汝陳時臬事,罰蔽 殷 彜。” 孔 傳:“其刑罰斷獄,用 殷 家常法。” 孫星衍 疏:“蔽者, 鄭 注《周禮》雲:斷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罰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及權威詞典進行解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罰蔽”讀作fá bì,意為“罰罪斷獄”,即根據法律審理案件并定罪量刑。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尚書·康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彜。”意為陳述司法準則時,需參照殷商舊法來裁決案件。

語義解析

  1. “罰”:指刑罰、懲處。
  2. “蔽”:在古語中通“斷”,即裁決、決斷(鄭玄注《周禮》釋為“斷也”)。因此,“罰蔽”整體指通過刑罰手段裁決案件。

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因犯罪受罰被剝奪自由”,但此釋義更接近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與古籍原意有所區别。需注意區分古代司法術語與現代成語化用法的差異。

應用背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文研究,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例如在《康诰》中,強調西周初期司法需借鑒前朝法度,體現“明德慎罰”的治理思想。

引用示例

建議在古籍研究中以“罰罪斷獄”為核心釋義,其他延伸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罰蔽》的意思

《罰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因為犯了錯誤而受到懲罰和遮掩。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後,為了掩飾錯誤不讓别人知道而受到的處罰。

《罰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罰蔽》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罒”和“艹”。

其中,“罒”是上面加兩橫的象形字,表示遮掩、封閉等含義,它在字中位置多是在上部或左側。

“艹”是“艸”的簡化字,表示草木植物。

所以,《罰蔽》共有6個筆畫。

《罰蔽》的來源

《罰蔽》這個成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刑法。在古代,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為了掩蓋事實,通常會受到懲罰,并且為了防止他的錯誤被揭露, 掩蓋錯誤的行為往往看起來更加明顯。這種情況下,《罰蔽》這個成語就産生了。

《罰蔽》的繁體

《罰蔽》的繁體字是「罰蔽」。

《罰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會有變化的。《罰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罰蔽」,沒有簡化的部分。

《罰蔽》的例句

1. 他犯了錯誤後,為了掩蓋事實,受到了嚴重的《罰蔽》。

2. 她一時疏忽,把公司賬目填錯了,領導發現後對她進行了適當的《罰蔽》。

《罰蔽》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懲罰、遮掩、犯錯

近義詞:掩飾、隱瞞、隱匿

反義詞:揭露、公開、表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