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黑。《醒世姻緣傳》第四回:“隻見那個戴方巾的漢子:焌黑 張飛 臉,緋紅 焦贊 頭。”《醒世姻緣傳》第七回:“衙門上傳梆,遞進一角兵備道的文書來。拆開看時,裡邊卻是半張雪白的連四紙,翠藍的花邊,焌黑的楷書字。”
“焌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讀音與基本詞義
2. 詞源與用法
3. 文學用例
4. 相關詞彙
《焌黑》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通過燒烤、燒灼等方式使物體變黑。
《焌黑》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火」部和「黑」部。其中,「火」部擁有 4 個筆畫,「黑」部擁有 12 個筆畫。
《焌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記載和描述。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火焰将物體燒烤或燒灼,導緻物體變黑,因此産生了「焌黑」這個詞語。
《焌黑》的繁體字形為「燻黑」。
在古代,「焌黑」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寫法為「燋黑」。
1. 他使用火焰将木材焌黑。
2. 這塊石頭被長時間的太陽暴曬,變得焌黑了。
1. 焌燒:通過燒烤、燒灼等方式使物體受熱變形。
2. 焌毀:通過燒烤、燒灼等方式将物體徹底毀壞。
3. 焌制:通過燒烤、燒灼等方式制造特定的效果。
1. 焚燒:将物體放入火中使其完全燃燒。
2. 燔燒:以火焰将物體燒焦。
1. 洗白:将原本被燒黑的物體恢複到原有的顔色。
2. 擦亮:用布或其他工具磨擦物體表面,使其變得光滑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