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遯尾”。語出《易·遯》:“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朱熹 本義:“遯而在後,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處靜俟,可免災耳。”後因以指退居以待時機。 明 彭士望 《冬心》詩:“吾儕久閒居,遯尾牽柔情。愛翫窮愁中,繭縛絲縈縈。”
《漢語大詞典》中“遁尾”一詞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一、作為古代占卜術語,指六十四卦中的《遯》卦(艮下乾上)末爻“上九”爻辭。《周易·遯》載:“上九:肥遯,無不利。”此處“肥遯”即“飛遁”,喻指高飛遠遁之意,代表隱退避世的最高境界。該義項源自《周易》象數體系,反映了先秦時期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
二、在漢字訓诂學中,“遁尾”可拆解為“遁”(逃避)與“尾”(末端)的組合義。《說文解字》釋“遁”為“遷也,一曰逃也”,段玉裁注:“此謂逃去也。”“尾”在甲骨文中象形為動物尾部,《甲骨文字典》考其本義為“脊椎末端的突出部分”。組合後引申為“逃避至最後境地”或“隱匿蹤迹”的文學化表達,多見于明清筆記小說中人物潛逃情節的描述。
“遁尾”是一個源自《易經》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該詞出自《易·遯》卦初六爻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
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描述:
需注意: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易經》研究或古典文學分析領域。
並時柴木欻砉淳儉純經驗出征牴牾鬥雞眼斷足訪犯撫掇父業感歎高塵過爲旱蓮歡睦回波揮日陽戈昏家火害驕暗澆世潔望荊室既以即用鸬鷀號旅枕賣官鬻獄漫狂貌相猛銳明範齧龁甯嘉排閑平剡蒲褐乾肉乾則起建輕系騎羊乳餅散誕上盜閃目衫褑生立伸請試旬十轉九空首虐抒筆贖刑探端疼愛通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