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犯的意思、訪犯的詳細解釋
訪犯的解釋
密令偵查緝捕的罪犯。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疑犯》:“上司衙門密訪,行牌坐名擒拿者,謂之訪犯。” 清 姚廷遴 《記事拾遺》:“ 明 朝人命強盜及萬惡訪犯,新犯死罪,皆三推六問,情真罪當,始上長枷監候。”
詞語分解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犯的解釋 犯 à 抵觸,違反:犯規。犯法。犯罪。犯顔(舊時指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犯諱。 違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侵害,進攻:侵犯。秋毫無犯。 觸發,發作:犯病。犯愁。犯疑。 做錯事情:犯錯誤。
網絡擴展解釋
“訪犯”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作為成語(現代漢語用法)
- 基本含義:指探訪罪犯或犯罪嫌疑人,包含主動或被動接觸犯罪分子的行為。
- 延伸理解:該詞可表達對犯罪行為的關注,或隱含對犯罪分子的同情态度。例如:“他因頻繁訪犯,引起警方注意。”
二、作為曆史法律術語(清代文獻記載)
- 定義:指由上級密令偵查、緝捕的罪犯,常見于清代司法文書。
- 文獻例證:
-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提到“行牌坐名擒拿者,謂之訪犯”;
- 姚廷遴《記事拾遺》記載“明朝人命強盜及萬惡訪犯”需嚴格審理。
區别與使用場景
- 成語用法:現代語境中更強調行為本身,帶有情感色彩。
- 法律術語:屬于曆史特定司法概念,現多用于研究古籍或曆史案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福惠全書》《記事拾遺》等清代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訪犯(fǎng fàn)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訪犯這個詞是指對犯罪嫌疑人或罪犯進行訊問、調查或探訪的行為。通常是指法律機構、執法人員或法庭對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罪犯進行相關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訪(fǎng)的部首為言,總共6畫;
犯(fàn)的部首為犬,總共4畫。
來源:
訪犯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訪的本義指“訊問、探望、探訪”,犯的本義指“犯罪、違法”。将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構成了訪犯。
繁體:
訪犯的繁體字為訪犯。
古時候漢字寫法:
訪和犯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所不同,訪可以寫作“訪”或者“訪問”,犯可以寫作“犯或者“犯罪”。
例句:
1. 警方正在對該嫌疑人進行訪犯,以獲取更多的犯罪線索。
2. 罪犯家屬申請探訪時,被允許與罪犯進行一次有限的訪犯。
組詞:
訪問、犯罪、違犯、訪客。
近義詞:
盤問、審問、探訪。
反義詞:
保護、掩護、庇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