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遯尾”。语出《易·遯》:“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朱熹 本义:“遯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后因以指退居以待时机。 明 彭士望 《冬心》诗:“吾儕久閒居,遯尾牵柔情。爱翫穷愁中,茧缚丝縈縈。”
《汉语大词典》中“遁尾”一词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一、作为古代占卜术语,指六十四卦中的《遯》卦(艮下乾上)末爻“上九”爻辞。《周易·遯》载:“上九:肥遯,无不利。”此处“肥遯”即“飞遁”,喻指高飞远遁之意,代表隐退避世的最高境界。该义项源自《周易》象数体系,反映了先秦时期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
二、在汉字训诂学中,“遁尾”可拆解为“遁”(逃避)与“尾”(末端)的组合义。《说文解字》释“遁”为“迁也,一曰逃也”,段玉裁注:“此谓逃去也。”“尾”在甲骨文中象形为动物尾部,《甲骨文字典》考其本义为“脊椎末端的突出部分”。组合后引申为“逃避至最后境地”或“隐匿踪迹”的文学化表达,多见于明清笔记小说中人物潜逃情节的描述。
“遁尾”是一个源自《易经》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该词出自《易·遯》卦初六爻辞:“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语境,描述:
需注意:该词属于古汉语范畴,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常见于《易经》研究或古典文学分析领域。
闇行卑扈本像鞭杠边谷不必要逋粮捕掳超羣出众驰绩吃惊炽炎纯雅错壤邓师颠酒典律钓鳌惇固丰豪宫法宫角归月孤迈轰饮会士椒目夹助谨毛失貌疾隙扛鼎拔山枯榆癞猴子帘窥壁听犁铧灵檀令族芦雪美言嫩寒旁通曲畅蓬赖麻直棚栏澎涨绮縠青睁曲心热腹慎比身心交瘁石匮时荣唐山外地人完采罔两微纤吻噤五言诗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