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詩的意思、毛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詩的解釋

即今本《詩經》。相傳為 漢 初學者 毛亨 和 毛萇 所傳。據稱其學出于 孔子 弟子 子夏 。《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故稱。《毛詩》在 西漢 未立學官,屬經古文學派。 東漢 時著名學者 鄭衆 、 賈逵 、 馬融 、 鄭玄 等皆治《毛詩》。 鄭玄 作《毛詩傳箋》。 魏 晉 以後,今文 齊 、 魯 、 韓 三家《詩》漸散亡或無傳者,唯《毛詩》獨盛。至 唐 孔穎達 定《五經正義》,于《詩》取 毛 傳與 鄭 箋,乃更為後世所宗尚。至 宋 ,始有人懷疑出于 子夏 說為僞托。 清 儒治《毛詩》者頗多,以 陳奂 《詩毛氏傳疏》為精确詳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毛詩是中國古代《詩經》研究的重要傳本,特指由西漢毛亨、毛蘋(一說毛苌)所傳的《詩經》注釋體系。作為漢代“古文經學”的代表性文獻,《毛詩》與齊、魯、韓三家“今文經學”并列,後因三家詩逐漸亡佚,毛詩成為唯一完整流傳的版本。

其核心内容包括《詩序》和《毛傳》兩部分。《詩序》分為大序和小序,大序總論《詩經》的創作原則與教化功能,小序則逐篇闡明詩歌的創作背景與主旨。《毛傳》是對《詩經》字詞、名物的訓诂,強調以“美刺”為核心的政教倫理觀。東漢鄭玄為《毛傳》作《箋》,唐代孔穎達編撰《毛詩正義》,進一步确立了毛詩在經學史上的權威地位。

從文本結構看,毛詩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涵蓋十五國風、大雅、小雅及周、魯、商三頌。其注釋體系以“六義”(風、賦、比、興、雅、頌)為綱領,注重通過詩歌内容推行禮樂教化,這一特點在《毛詩序》中有系統論述。

現存權威版本以《十三經注疏》中的《毛詩正義》為基礎,清代學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陳奂《詩毛氏傳疏》等著作,均從文字訓诂與經義闡釋角度深化了毛詩研究。現代考古發現如安大簡《詩經》,為毛詩文本校勘提供了新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毛詩”是中國古代對《詩經》的别稱,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1. 基本含義
    毛詩即今本《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西周至春秋中期的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内容涵蓋民間歌謠、宮廷樂歌與祭祀頌詞。

  2. 傳承與發展
    相傳由西漢學者毛亨、毛苌(合稱“大小毛公”)整理注釋,其學說源自孔子弟子子夏。東漢鄭玄為《毛傳》作箋注(即《毛詩傳箋》),唐代孔穎達将其定為《五經正義》之一,成為後世官方權威注釋。

  3. 學派地位
    屬古文經學派,西漢時未列學官,東漢後因鄭玄等學者推崇逐漸興盛。魏晉時期,今文經學派“齊、魯、韓”三家詩散佚,毛詩獨存并成為主流。

  4. 文學與文化價值
    毛詩語言簡練優美,思想深刻,不僅是文學經典,也是研究先秦社會、語言、禮制的重要文獻。其注釋體系對後世經學影響深遠,至今仍是《詩經》研究的核心文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毛詩具體篇目或注釋特點,可參考《毛詩故訓傳》《毛詩正義》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圜冰簟草芙蓉錯發蕩逸雕刺掉書語敵雠簠簋之風挂燈結彩咣當股肱之力頮面将門有将奸滑進鋒襟冕九龍池咎譴九夜皲手繭足龛赭誇詐庫局蠟光紙憀悢寥邃龍犀馬價慢肆茅司門生天子門廕民窯慕名南端女售貨員棚車鼓笛烹炙牽擾謙煦凄寂器宇軒昂權限羣願染畫絨毛桑枌三合會燒镫神異熟橡膠邃密貪夫徇財天彜退藏于密退仕萬邦文蛇西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