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绫。亦指畫在白色绫子上的真容。 唐玄宗 《題梅妃畫真》詩:“霜綃雖似當時态,争奈嬌波不顧人。” 宋 柳永 《西施》詞之三:“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寫霜綃。”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之一:“珠璣錯落照蘭室,龍蛇偃蹇蟠霜綃。”
“霜绡”是一個古典文學中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白色絲綢(白绫),特指用來繪制人物畫像的白色絲質材料。如唐玄宗《題梅妃畫真》中“霜绡雖似當時态”,正是用白绫畫肖像的例證。
在詩詞中常被賦予雙重意象: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詞,現代已鮮少使用。如需深度考證,可參考《全唐詩》等古籍中涉及梅妃、柳永作品的原始文獻。
霜绡是一個漢字詞彙,描述了冬季寒冷的景象。它的意思是“霜花凝結在樹枝、草地上”,形容了一種清冷而美麗的景象。
霜绡的部首是雨,總共有10個筆畫。
霜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古人常常用霜绡來形容寒冷的冬天,以及自然界中冰雪的美景。
在繁體字中,霜绡的寫法為霜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霜绡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方正,更接近細長的方塊形狀。
1. 冷冽的寒風吹過,霜绡在枝頭上緩緩結成了美麗的花朵。
2. 清晨,大地上布滿了一層潔白的霜绡,仿佛世界被披上了一件銀衣。
霜绡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1. 霜雪:描述了寒冷冬季中的雪花。
2. 霜凝:形容霜花凝結的景象。
3. 霜柱:形容霜凍中形成的柱狀結構。
近義詞:霜華、霜花。
反義詞:夏草、春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