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厚廉潔。 宋 歐陽修 《送田畫秀才甯親萬州序》:“ 文初 辭業通敏,為人敦潔可喜。” 清 恽敬 《莊達甫<攝山采藥圖>序》:“ 達甫 志古之道,躬敦潔之行,其于二子不相師也,而豈為二子之不為者耶?”
“敦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典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敦”的本義
指厚重、笃實。《說文解字》釋“敦”為“怒也,诋也”,後引申為質樸、誠懇。如《禮記·曲禮上》有“敦善行而不怠”,強調厚道勤勉的品質。
“潔”的本義
本指幹淨、清白,《說文解字》稱“潔,瀞也”,後多用于形容品德純淨高尚。如《楚辭·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潔兮”,即以“潔”喻操守無瑕。
“敦潔”的合成義
結合二字,“敦潔”形容人品性敦厚而高潔,兼具質樸誠實的德行與清廉正直的操守。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對君子品格的評述。
《漢語大詞典》釋義
“敦潔”釋義為“敦厚廉潔”,強調内外兼修的美德。例如《全唐文·卷五百四》載:“公性敦潔,居官以清慎聞。”此處以“敦潔”贊頌官員的厚道與清廉。
古代人物評價中的用例
宋代林逋《省心錄》雲:“君子敦潔如玉,不可涅而不缁。”以玉喻德,凸顯“敦潔”象征的不可玷污的高尚人格。
近現代辭書佐證
《辭源》(修訂版)收錄“敦潔”詞條,釋為“敦厚純潔”,并引清代文獻說明其多用于描述士大夫的道德修養。
多用于書面語,尤其常見于曆史人物傳記、碑銘頌文等,如“秉性敦潔”“操行敦潔”。
敦方(厚道方正)、清恪(清廉恭謹)、端潔(端正高潔)。
“敦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具體解釋如下:
傳統語境中的品行描述
多用于形容為人處世正直無私,例如在古典文獻中,宋代的歐陽修曾以“敦潔”評價他人,如《送田畫秀才甯親萬州序》中描述“文初辭業通敏,為人敦潔可喜”。清代恽敬也以此詞贊揚莊達甫的高尚操守()。
擴展含義:靜心寡欲
在道教文獻如《服氣精義論》中,“敦潔”引申為靜心誠意、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強調内在修養的純粹性()。
“敦潔”既指外在品行的敦厚廉潔,也包含内在精神的清心寡欲,其含義隨語境變化。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歐陽修文集》或道教相關典籍。
暴蹶冰兢秉政玻瓈不舉火蒼生參序柴粟徹馔吃白酒丹殿盜迹大宥疊等弟息奉報否塞服匿趕超革諱鈎探卦文鼓樂皡天咶咶叫溷廁講師矯妄驚颷淨意戢智空窦牢靠壘障藜蕨旒旗龍母漫淹帽裠木刀納交腦積水盤曲憑幾據杖翹闆秋葉契繻權谲桑間之約善門少不了霜朱肆義瑣瑣碌碌荼錦屯官土煙閑局遐眺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