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ight an enemy]∶對付敵人
我們團結對敵
(2) [confront]∶面對敵人
對敵作戰
(1).面對敵人;對敵人作戰。《周禮·春官·車仆》“蘋車之萃” 漢 鄭玄 注:“蘋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 孫诒讓 正義:“對敵時可蔽隱以避矢石也。”《南史·蕭确傳》:“ 确 每臨陣對敵,意甚詳贍。” 唐太宗 《宴中山》詩:“對敵六奇舉,臨戎八陣張。”
(2).兩軍對峙;交戰;對抗。《三國志·魏志·王基傳》:“今與賊家對敵,當不動如山,若遷移依險,人心搖蕩,於勢大損。”《西遊補》第七回:“想是 秦始皇 親身領了兵來與俺家對敵。” 郭沫若 《不讀書好求甚解》:“近來國家主義者之反對共6*産主義,已經成了全面的對敵,這是無可隱諱的。”
(3).仇敵;對頭。 唐 元稹 《廳前柏》詩:“我本癲狂耽酒人,何事與君為對敵?”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對敵漢語 快速查詢。
“對敵”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uì dí,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面對敵人作戰
指與敵人直接對抗或交戰,常用于軍事場景。例如:“秦星怡懂得,若不對敵心狠手辣,便是對自己殘忍。”
古籍中亦有類似用法,如《周禮》提到“對敵自蔽隱之車”,指戰時隱蔽防禦的策略。
兩軍對峙或對抗
強調雙方處于敵對狀态,可能尚未實際交戰。如《三國志》載“今與賊家對敵,當不動如山”,體現戰略對峙。
文學與曆史中的運用
隱蔽戰術
古代軍事工具(如“蘋車”)用于對敵時隱藏自身,減少傷亡。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解釋、古籍引用及文學用例。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相關來源。
《對敵》這個詞指的是與敵人相對抗、反抗或戰鬥。它表示與對方進行對抗、争鬥或抗争的行動和态度。
《對敵》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寸」和「開」。它的總筆畫數是10。
《對敵》這個詞由兩個常用的字組合而成。「對」是表示相對、對立的意思;「敵」是指對手、敵人。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與敵人對抗。
《對敵》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對敵」。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對敵」這個詞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英勇地站在戰場上,毫不畏懼地對敵作戰。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對抗、對立、對準、對策等。
與「對敵」相近義的詞有:抗敵、反抗、戰鬥、搏鬥等。
與「對敵」相反義的詞有:和解、和平、友好、合作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