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箋譜的意思、箋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箋譜的解釋

指将印有圖畫等的華美箋紙歸類整理彙編成的簿冊。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在留黎(琉璃)廠得了一點箋紙,覺得畫家與刻印之法,已比《文美齋箋譜》時代更佳。” 冰心 《追念振铎》:“箋譜印成之後,他還簽名送給我一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箋譜是印有圖畫、詩文等裝飾性圖案的雅緻信箋彙編而成的簿冊,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曆史起源與發展 箋紙自南北朝時期開始流行,唐代的「薛濤箋」已負盛名。明代是箋譜發展的鼎盛期,吳發祥的《蘿軒變古箋譜》采用拱花木刻彩印技術,成為早期木版彩印代表作;《十竹齋箋譜》則以精湛的水印技藝被譽為“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

  2. 内容與形式 箋譜收錄的箋紙圖案涵蓋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如《北平箋譜》包含310幅木刻套印彩箋,分六冊裝訂,兼具實用信紙功能與藝術鑒賞性。其裝幀多為線裝瓷青紙書衣,風格古樸雅緻。

  3. 文化價值與影響 魯迅曾與鄭振铎合編《北平箋譜》,推動傳統箋譜藝術複興,并評價其工藝“超越現代名家”。這類作品不僅是文人雅士的收藏品,更代表中國古代印刷技藝的高峰,如《十竹齋箋譜》現藏于故宮博物院,被視為文化遺産。

  4. 現代意義 因工藝複雜、成本高昂,箋譜如今多屬珍貴藏品。例如《北平箋譜》一套售價可達十餘萬元,成為研究傳統藝術與印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如需了解具體箋譜的完整圖錄或制作細節,可參考《蘿軒變古箋譜》《十竹齋箋譜》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箋譜》

《箋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含義是“紙上記述的譜目”。在古代,人們通常将特定的音樂曲譜、樂譜等記載在紙上,以便演奏或傳承。《箋譜》一詞則指代這種記錄音樂的文書。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箋譜》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竹”和“言”。其中,“竹”是指竹子,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而“言”則是指說話,是另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箋譜》一共由12個筆畫組成,其中以“譜”字的9個筆畫為主。

來源和繁體

《箋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古代的樂譜和文書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箋譜》。繁體字保留了古代漢字的一些特點,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與現在的形态有一些差異。比如,《箋譜》中的“譜”字,古代的寫法是更加簡潔的。當時的人們使用更少的筆畫來書寫這個字,但整體的意義和現代的寫法是相同的。

例句

1. 音樂學院的圖書館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古代《箋譜》。

2. 研究者通過研讀《箋譜》,重塑了古代音樂的面貌。

組詞

1. 箋紙:指用于寫作、傳遞信息的紙張。

2. 資料箋:指記錄、整理有關資料的文書。

近義詞

1. 樂譜:指寫有音樂曲譜的文書。

2. 簡譜:指以簡單符號表示音樂音高的譜記法。

反義詞

繪譜:指根據音樂創作或演奏的要求,繪制相應的圖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