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漕國的意思、漕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漕國的解釋

西域古國名。約在今 蘇聯 中亞 撒馬爾罕 西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卷一作“劫布呾那”,當為對音。《隋書·西域傳·漕國》:“ 漕國 ,在 蔥嶺 之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漕國是中國古代史籍中對中亞古國的稱謂,主要見于隋唐時期的文獻記載。以下是綜合權威史料的具體解釋:

一、基本釋義

漕國(Cáo Guó)指隋唐時期位于中亞阿姆河流域的古國,其地理範圍相當于今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以南至阿富汗北部一帶。該國為昭武九姓城邦之一,屬粟特人建立的綠洲政權,唐代文獻亦稱其為"劫國"或"诃達羅支國"(《隋書·西域傳》《新唐書·地理志》)。

二、地理與曆史特征

  1. 地理位置

    據《大唐西域記》載,漕國位于"覩貨邏國故地"(即吐火羅),南臨大雪山(興都庫什山脈),北界捕喝河(今澤拉夫尚河),為絲綢之路中段樞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二)。

  2. 政治沿革

    北魏時稱"者舌國",隋大業年間遣使朝貢,《隋書》載其"都城方四裡,勝兵者萬餘人"。唐貞觀年間歸附安西都護府,後受大食(阿拉伯帝國)侵襲漸衰(杜佑《通典·邊防九》)。

三、文化經濟

《括地志》記載其地"出金玉、良馬、郁金香",居民善經商,多信奉祆教(拜火教)。7世紀玄奘途經時描述:"氣序和暢,風俗淳質,容貌鄙陋",都城内有伽藍三所,僧徒百餘人(李泰《括地志·西域記》)。

文獻提示:"漕國"為專有曆史地名,現代漢語詞典多未單獨收錄,其釋義需依據《二十四史》西域傳記及唐代地理志書。建議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隋書》《新唐書》獲取原始記載。


權威參考文獻

  1. 《隋書·西域傳》卷八十三 中華書局點校本

    https://www.zhonghuashu.com/book/隋書/卷083(需确認鍊接有效性

  2. 玄奘《大唐西域記校注》卷十二 季羨林校注本

    http://www.guoxue.com/shibu/xytj/xytjml.htm

  3. 《通典·邊防典》卷一百九十三 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4. 賀次君輯校《括地志輯校》卷六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漕國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其含義和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曆史記載進行解釋:

  1. 地理位置
    漕國位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北,約在今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西北部。隋唐時期文獻中多次提及該國,其地理位置在中亞交通要道上,具有戰略意義。

  2. 曆史記載與名稱演變

    •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稱其為“劫布呾那”,可能是當地語言(如粟特語)的音譯。
    • 隋代《隋書·西域傳》明确記載“漕國在蔥嶺之北”,而唐代部分學者認為其與漢代的“罽賓國”存在關聯,但這一觀點存在争議。
    • 不同時期名稱多樣,包括“漕矩吒國”“謝國”等,可能與政權更疊或語言轉譯有關。
  3. 曆史争議與學術觀點
    日本學者白鳥庫吉等提出,隋代漕國在唐代分裂為迦畢試國(今阿富汗喀布爾附近)和漕矩吒國兩部分,後者逐漸臣屬前者。另有學者認為“漕矩吒”源自梵語“郁金香”一詞的音譯,反映當地物産特色。

  4. 現代對應區域
    根據多數文獻,漕國核心區域大緻位于今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周邊,而唐代所稱的“漕矩吒國”則位于阿富汗東南部。

漕國是隋唐時期中亞的重要古國,其名稱和疆域隨曆史變遷有所變化,相關記載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對西域的認知與交流。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地理範圍的描述可能存在差異,建議結合《隋書》《大唐西域記》等原始史料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八門五花傍說班左别管巢夷成方承興疢疠車脂丹池珰珰黨籍丁庸敦囑二湖鳳翣風山宮缬關輔圭頭雇傭觀點化感護呵呼天喚地奬許膠鞋謹實盡自玑組科頭跣足聯合戰線連錢荇伶伶淪洄芒穎毛圊敏邁内目俳巧潎潎千日飲鵲衣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認知榮古虐今揉制授課說不上嘴松風水月蹜脰鎖廳韬光滅迹穨敗讬姻外串外患王會枉誅相懽小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