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陰間官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 泰山 帝君會諸冥曹,造暴客惡録,須銀燈千架,架計重十兩。施百架,則消滅罪愆。”
(2).地府,陰間的官府。《黑籍冤魂》第二四回:“予既死,聞家君在冥曹,為六路司吏總管,予往定省。”
“冥曹”是一個具有宗教和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陰間地府的司法機構或官吏體系,源于佛教概念。在傳統信仰中,冥曹負責審判亡者的善惡,決定其輪回或懲罰,相當于陰間的“官府”。
該詞屬于特定語境詞彙,使用時需注意其宗教隱喻色彩,避免現代場景的歧義。如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聊齋志異》卷八、《黑籍冤魂》等古籍。
《冥曹》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陰間、地府、冥界或是冥府。它是指供奉着冥皇大帝并管理亡靈的地方,用來審判、安置死者的靈魂。
冥曹的兩個字分别由“冖”和“曹”兩個部首組成,冖是蓋在上面的意思,曹是古代官員的稱號。冥曹的總筆畫數為17畫。
《冥曹》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虞書·大禹谟》中,這是中國古代經典文獻之一。它描述了大禹治水時所言:“予聞冥曹有廟堂,上有黨壇,過而極焉。”這裡指的是冥廟和冥府的場景。
冥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冥曹」,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冥曹的字形略有不同。冥字的上半部分是“宀”,表示屋頂;下半部分是“夕”,表示夜晚。曹字則是由“曰”和“土”組成,曰表示人在旁觀,土表示位地官職。古代寫法中具有更多象形意義。
1. 據說冥曹有無數的冤魂在等待審判。
2. 他死後應該會被送到冥曹受審。
冥府、冥界、冥殿、冥家、冥土
冥司、冥界、冥府、幽冥之地
陽間、人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