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手的意思、斷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手的解釋

(1).截斷手。古代的一種肉刑。《韓非子·内儲說上》:“ 殷 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 子貢 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

(2).泛謂手被折斷。 清 王韬 《淞隱漫錄·薊素秋》:“壯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斷手。”

(3).指被截斷的手。如:斷手再植。

(4).完畢;完成。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小豆》:“夏至後十日種者為上時,初伏斷手為中時,中伏斷手為下時。” 唐 杜甫 《寄題江外草堂》詩:“經營 上元 始,斷手 寳應 年。” 宋 朱熹 《答劉季章書》之十一:“《大學》近修改一兩處,旦夕須就闆改定,斷手即奉寄也。”

(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鬥而過為友人責辭雲銜君命判》:“ 辛 時惟奉使,出乃遇讎:斷手之痛不忘,誠難共國;飲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手的漢語詞典釋義

"斷手"在漢語中的核心含義指因外力作用導緻手部與肢體分離的創傷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斷"表示截斷、分離,"手"指人體上肢前端部分,組合後特指手部遭受外力緻殘的醫學現象。

從語義延伸角度分析,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存在兩層擴展應用:

  1. 古代刑罰代稱:見于《漢書·刑法志》記載,部分嚴酷律法将"斷手"作為懲治盜竊罪的肉刑手段,反映古代司法制度特點(來源:中華書局《漢書》校注本);
  2. 工藝失傳隱喻:明代《天工開物》以"匠斷手"形容特殊技藝傳承中斷,強調技藝保存的重要性(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天工開物譯注》)。

現代醫學著作《創傷外科學》明确指出,斷手屬于四級傷殘等級,需在6-8小時内進行再植手術恢複功能(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專業教材)。語言學角度,《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特别标注其屬于偏正式複合詞構詞法,強調動作結果的完成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斷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義項

  1. 古代肉刑
    指截斷手的刑罰,最早見于《韓非子·内儲說上》記載商朝法律:“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子貢曾質疑此刑罰過重。

  2. 手部傷殘
    泛指手被折斷或截斷的狀态,如清代文獻描述戰鬥傷亡“存者非折足即斷手”。現代醫學中則有“斷手再植”的說法。

  3. 完成、結束
    作為動詞,表示事務完結。例如北魏《齊民要術》記載農時“初伏斷手為中時”,杜甫詩雲“經營上元始,斷手寳應年”,朱熹書信中也用“斷手”指書籍修訂完成。

  4. 比喻兄弟死亡(罕見)
    此義項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隱喻中。


二、其他信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籍引用需注意時代背景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傍排卑順馝馞鼻飼讒撓呈祥醇精倒流叨咷登豆登瀛洲坻場鼎立對治多年生迩志刮目相見盥浣涵虛還元湯花生仁堅高牋劄建置賤卒極蔔借聽津人金文金印俊補局内人凱宴款步靈枝鄰私亂根輪日名标青史墨突不黔謀爲不軌鳥鼠逆逜盆栽叵測裒嘯镪寶切削青霭傾鄉如來佛善谏少可攝齋石碌樞府樹藝私押涕淚交集飨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