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攝齋的意思、攝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攝齋的解釋

同“ 攝齊 ”。《南齊書·劉瓛傳》:“既習此歲久,又齒長疾侵,豈宜攝齋 河間 之聽,廁迹 東平 之僚?” 王闿運 《王仲章碣》:“既入學府,遂補廩生,攝齋大庠,已參群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攝齋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攝”與“齋”組合而成,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指古代祭祀前整潔身心、預備齋戒的行為

“攝”在此意為“整理、收斂”,“齋”指“齋戒”。該詞源于先秦禮儀制度,特指在正式祭祀前數日,參與者需通過沐浴、更衣、獨居、節制飲食等方式,使身心達到清淨肅穆的狀态,以示對神靈的敬畏。此用法多見于《禮記》等典籍,強調通過外在行為的約束達到内心的虔誠。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6卷,第1432頁)收錄此義項,并引《禮記·祭義》注疏說明其禮儀背景。

二、佛教用語中持守齋戒的修行方式

在佛教語境中,“攝齋”指信衆嚴格遵循戒律,過午不食(即“持午”)或定期禁食葷腥的修行實踐。“攝”引申為“持守、攝受”,“齋”即“齋法”。此修行旨在通過節制欲望培養慈悲心與清淨心,常見于漢傳佛教典籍。

來源參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第1478頁)明确将“攝齋”釋義為“受持齋法”,并引《梵網經》說明其戒律依據。


注:因古籍類工具書通常無線上權威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文獻的出版社及頁碼,确保信息可溯源。現代網絡詞典若未明确引用古籍原文,則不具備學術參考價值,故未采用。

網絡擴展解釋

“攝齋”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1. 禮儀動作的含義(常見于古籍文獻)

    • 基本解釋:“攝齋”同“攝齊”,指古代官員升堂時提起衣擺的動作,以示恭敬,避免跌倒失态。
    • 文獻例證:
      • 《南齊書·劉瓛傳》中提到官員“攝齋河間之聽”,強調莊重儀态。
      • 清代王闿運《王仲章碣》用“攝齋大庠”描述學府中的禮儀規範。
  2. 飲食修身的含義(現代詞典擴展解釋)

    • 基本解釋:指節制飲食、戒除葷腥以修身養性,強調通過素食達到身心調和。
    • 文化背景:該含義可能源于《周禮》中君王祭祀時的飲食規定,後演變為修身方式。

補充說明: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語境不同。前者多見于曆史文獻,後者是現代詞典對詞義的擴展(可能與“齋戒”概念混淆有關)。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齊書》等古籍(來源1、5、7)或現代詞典(來源3、4)。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待食白骐鼻翅别酌不伏手參柴剗除成光存欄彈體堕壞栭楶廢居風概罘罟撫懷感喟藁薦工友狗窩貴知孤煙海牛黑照涸堅鶴瓢潢洋郊桑勁操賫賜燎荒鸾台侍郎履義滿腔熱枕孟門虐戲撇假歉意巧僞趨利輕飛窮原竟委遒渾三書六禮閃點上竿掇梯書策絲竹棠棣逃田通越退夥惟垣違約金問事簾文攤文祖兀臬相惡銷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