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使國家得以穏定保全的政治措施。《淮南子·兵略訓》:“地廣人衆,不足以為強;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為存政者,雖小必存;為亡政者,雖大必亡。”
“存政”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治國理政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使國家得以穩定保全的政治措施,強調通過合理政策維護國家長治久安。該詞出自《淮南子·兵略訓》:“為存政者,雖小必存;為亡政者,雖大必亡”,說明政策優劣對國家存亡的決定性作用。
深層内涵
其思想強調治國不能僅依賴物質條件(如地廣兵強、嚴刑峻法),而需以民為本、施行仁政。例如《淮南子》指出“堅甲利兵不足為勝”,反襯“存政”需通過德治與善政凝聚民心。
現代啟示
雖為古代概念,但“存政”對現代治理仍有借鑒意義,可引申為通過科學決策、民生保障等實現社會穩定發展。
注:不同網頁對“存政”的解釋高度一緻,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性較高的文獻來源。
《存政》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保存和維持政治權力、國家政權”的意思。
《存政》的拆分部首為“孚”,拆分筆畫為12畫。
《存政》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存”意為“保存”,“政”指的是“政治”的意思。
《存政》的繁體字為「存政」。
在古代漢字中,「存政」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差異。
1. 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維持國家的存政。
2. 高效的政府機構能夠更好地履行存政的職責。
存政本身已經是一個詞語,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保政、維政
覆政、失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