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虀畫粥的意思、斷虀畫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虀畫粥的解釋

形容貧苦力學。典出《五朝名臣言行錄·參政範文正公》“公生二歲而孤”原注引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公( 範仲淹 )少與 劉某 上 長白 僧舍脩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虀數十莖,……入少鹽,煖而啗之。如此者三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虀畫粥”(也作“斷齑畫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uàn jī huà zhōu,主要用于形容生活清苦卻勤奮學習的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與引申義


典故出處

這一成語源自北宋名臣範仲淹少年求學的故事:
範仲淹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寄居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的僧舍讀書。他每日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凝固後,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充饑,再切些腌菜佐食,如此堅持三年。
(注:故事細節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情節一緻。)


用法與意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範仲淹生平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東軒筆錄》《湘山野錄》等宋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虀畫粥》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形容文筆簡練而富有表現力,字畫境界高超。下面是一些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斷(duàn)虀(guì)畫(huà)粥(zhōu)。斷虀部首是斷,筆畫數為4;畫粥部首是米,筆畫數為7。 - 來源:《書法要義·徐渭篇》是最早記載這個成語的文獻。據說,徐渭是明代著名書法家,他為了不想被人打擾,經常在畫壇中煮粥寫字,粥煮熟之後,他就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專注于書法創作,所以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 繁體字:斷霧畫粥。 - 古時候漢字寫法:斷虀畫粥的古代寫法不同于現代寫法。斷字在古代以形狀相似的兩個疊卧的人表示,虀字是指頭飾上的裝飾物,畫字是用狀貌相似的兩支筆表示,粥字則用兩隻瓢表示。 - 例句:他的作品非常具有斷虀畫粥的特色,簡練鮮明的筆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組詞:無相關組詞。 - 近義詞:文筆犀利、字畫清新、筆力潇灑。 - 反義詞:文筆平庸、字畫粗糙、筆力雜亂。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