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缣寸紙的意思、斷缣寸紙的詳細解釋
斷缣寸紙的解釋
殘缺不全的書畫。 宋 鄧椿 《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詞語分解
- 斷缣的解釋 殘缺不全的畫幅。 宋 陸遊 《龍眠畫馬圖》詩:“斷縑歲久墨色暗,逸氣尚若不可羈。”
- 寸紙的解釋 短紙。借指信劄。 清 秋瑾 《念奴嬌·寄閨珵妹》詞:“别緒千絲,離情萬縷,寸紙應難剖。”
專業解析
"斷缣寸紙"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書畫、古籍收藏或文獻研究領域,形容殘存零散的珍貴書畫或文字片段。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面釋義
- 斷缣: 指斷裂或殘損的絲織品(缣,古代用來作畫的細絹)。
- 寸紙: 指尺寸很小的紙張碎片。
- 整體: 字面意思指斷裂的絹帛和零碎的紙片。
二、引申義與比喻義
該成語的核心含義在于其引申和比喻用法:
- 指殘存零散的書畫真迹或手稿: 比喻雖然殘缺不全,但卻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珍貴墨寶或文獻片段。即使隻是殘片,也因其藝術價值、曆史價值或作者的聲望而顯得寶貴。
- 指殘缺不全的文字資料: 可用于形容僅存的、不完整的文獻記載或史料碎片。
- 強調珍貴性: 核心在于突出這些“殘片”的稀有性和價值,而非其完整性。即使隻有“斷缣寸紙”,也彌足珍貴。
三、文化背景與應用
此成語源于中國古代書畫收藏和鑒賞實踐。古代書畫多繪制或書寫于絹帛(缣)或紙張之上,曆經歲月滄桑、戰亂或自然損壞,許多名家作品往往無法完整保存下來,後世所能見到的常是殘片。這些“斷缣寸紙”因其承載的曆史信息、藝術造詣和稀缺性,成為收藏家和研究者珍視的對象。 如今,該詞不僅用于書畫領域,也可引申用于形容任何領域僅存的、零散但珍貴的資料或遺存。
四、用法示例
- “曆經戰火,大師的墨寶已蕩然無存,如今能見到的不過是些斷缣寸紙,但仍被博物館奉為至寶。”
- “關于那段曆史的記載非常稀少,研究者隻能從這些斷缣寸紙中尋找線索。”
- “這幅畫雖隻剩斷缣寸紙,但筆力猶存,足見畫家功力。”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對“斷缣寸紙”的詞義有明确收錄和解釋,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可查詢線上版或圖書館館藏]
- 《中國書畫鑒賞辭典》 (相關條目):在介紹書畫收藏、鑒定或曆史背景時,常會提及類似“斷缣寸紙”這類形容殘損卻珍貴文物的術語,有助于理解其文化語境。 [可查詢專業藝術類出版社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斷缣寸紙”是一個成語,其基本含義為殘缺不全的書畫。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面釋義與出處
- “缣”指細密的絹帛,古代常用于書畫;“寸紙”形容紙張殘片。成語字面指斷裂的絹帛和零碎的紙片,引申為殘破但珍貴的書畫作品。
- 出自宋代鄧椿《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缣寸紙,皆可珍惜”,說明古人收藏書畫時,即使殘片也視若珍寶。
-
用法與近義詞
- 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書畫的殘缺狀态。例如:“這幅畫雖隻剩斷缣寸紙,但仍能窺見畫家功力。”
- 近義詞有“斷缣尺楮”(“楮”為紙的代稱),二者均強調書畫的殘存部分。
-
注意可能的誤解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成語與“情侶分手後毀掉物品”相關,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文獻,且與主流釋義沖突。建議以宋代《畫繼》及權威詞典(如漢典)的解釋為準。
該成語主要用于書畫領域,強調殘片的藝術價值。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代《畫繼》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褊察賓度羅慘肅成天際塵涓敕局赤爵銜丹書床棱販夫走卒飛觀風風韻韻風雞風詠篙眼共聚弓人搆釁股份合作制鬼搗酣酒闳儒賤貿矯敕金胄開法客套語刻賊扣扉攬長工飉飉離不得梨肉流潤龍王麻痹大意粘性賠贓頻切脯脩起頂情囚情尚取裁人望濡墨儒碩審守申诏舍生取義奢香食俸授任刷洗水裩锼镂桐圭突馳土圜巍巍蕩蕩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