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缣寸纸的意思、断缣寸纸的详细解释
断缣寸纸的解释
残缺不全的书画。 宋 邓椿 《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縑寸纸,皆可珍惜。”
词语分解
- 断缣的解释 残缺不全的画幅。 宋 陆游 《龙眠画马图》诗:“断縑岁久墨色暗,逸气尚若不可羈。”
- 寸纸的解释 短纸。借指信札。 清 秋瑾 《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情万缕,寸纸应难剖。”
专业解析
"断缣寸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书画、古籍收藏或文献研究领域,形容残存零散的珍贵书画或文字片段。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字面释义
- 断缣: 指断裂或残损的丝织品(缣,古代用来作画的细绢)。
- 寸纸: 指尺寸很小的纸张碎片。
- 整体: 字面意思指断裂的绢帛和零碎的纸片。
二、引申义与比喻义
该成语的核心含义在于其引申和比喻用法:
- 指残存零散的书画真迹或手稿: 比喻虽然残缺不全,但却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珍贵墨宝或文献片段。即使只是残片,也因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或作者的声望而显得宝贵。
- 指残缺不全的文字资料: 可用于形容仅存的、不完整的文献记载或史料碎片。
- 强调珍贵性: 核心在于突出这些“残片”的稀有性和价值,而非其完整性。即使只有“断缣寸纸”,也弥足珍贵。
三、文化背景与应用
此成语源于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和鉴赏实践。古代书画多绘制或书写于绢帛(缣)或纸张之上,历经岁月沧桑、战乱或自然损坏,许多名家作品往往无法完整保存下来,后世所能见到的常是残片。这些“断缣寸纸”因其承载的历史信息、艺术造诣和稀缺性,成为收藏家和研究者珍视的对象。 如今,该词不仅用于书画领域,也可引申用于形容任何领域仅存的、零散但珍贵的资料或遗存。
四、用法示例
- “历经战火,大师的墨宝已荡然无存,如今能见到的不过是些断缣寸纸,但仍被博物馆奉为至宝。”
- “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载非常稀少,研究者只能从这些断缣寸纸中寻找线索。”
- “这幅画虽只剩断缣寸纸,但笔力犹存,足见画家功力。”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断缣寸纸”的词义有明确收录和解释,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 [可查询在线版或图书馆馆藏]
- 《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相关条目):在介绍书画收藏、鉴定或历史背景时,常会提及类似“断缣寸纸”这类形容残损却珍贵文物的术语,有助于理解其文化语境。 [可查询专业艺术类出版社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断缣寸纸”是一个成语,其基本含义为残缺不全的书画。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面释义与出处
- “缣”指细密的绢帛,古代常用于书画;“寸纸”形容纸张残片。成语字面指断裂的绢帛和零碎的纸片,引申为残破但珍贵的书画作品。
- 出自宋代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说明古人收藏书画时,即使残片也视若珍宝。
-
用法与近义词
- 作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书画的残缺状态。例如:“这幅画虽只剩断缣寸纸,但仍能窥见画家功力。”
- 近义词有“断缣尺楮”(“楮”为纸的代称),二者均强调书画的残存部分。
-
注意可能的误解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成语与“情侣分手后毁掉物品”相关,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文献,且与主流释义冲突。建议以宋代《画继》及权威词典(如汉典)的解释为准。
该成语主要用于书画领域,强调残片的艺术价值。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代《画继》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女安言抱器贲戋步递不知去向册玺长忧超世绝俗骋辩撑天拄地宸明撤守叱拨寸田尺宅打铁调奸蹲足反朴忿言佛饼腐肠贼肱髀滚海蛟和理横撄红土坰林琚瑀开剏课治狼燧冷滑留鸟礼先壹饭乱端鸾交凤友漫澶麻制鸣犊弭头亩钟攀引乔乔清雪穷野求田驱赫去末归本容状饊子讪刺沈大铁路食荼卧棘司马牛之叹瓮天之见温居物魅衔须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