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蘸潤墨汁。謂用墨書寫。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有妓女 謝天香 者,以裙裾濡墨,大書‘穠芳’二字。”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公就宮門階石上,裂生紙以唾濡墨。” 清 紫真道人 《<笠翁傳奇十種·奈何天>總評》:“濡墨寫嗔,揮毫洩痛。”
“濡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蘸潤墨汁,用墨書寫”。以下是詳細解釋及延伸内容:
元代沈禧《風入松》中“誰濡墨汁傳神妙”,宋代劉克莊“濡墨先愁染素衣”等詩句,均以“濡墨”暗喻藝術創作的過程。
濡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水把墨變得潤濕。濡墨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8。
濡墨起源于古代文人在寫字時使用的墨汁。古人在書寫時需要用水潤濕墨塊,并将墨塊磨碎後用筆蘸取墨汁,然後才能在紙上寫字。這個過程中,用水潤濕墨塊的動作被形容為濡墨。
可以說,濡墨是文人書寫活動中重要的一步,常常伴隨着文人深思熟慮、反複推敲的過程。因此,濡墨也常被比喻為藝術家靈感的湧現和凝結。
濡墨的繁體字為濡墨,它保留了原字的形态和意義。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濡墨為例,古時的字寫法為:
- 濡:水滴下垂的形狀,表示潤濕
- 墨:由“墓”和“黑”組成,表示黑色的沉澱物
下面是幾個關于濡墨的例句:
1. 牆上的字迹如此清晰,仿佛還能看到當年濡墨的痕迹。
2. 他的書法水平很高,他每次濡墨都很認真,一筆一劃都極為精緻。
3. 在這段時間裡,我每天都有濡墨作畫,享受着寫意的樂趣。
濡墨可以組成一些詞語,例如:
- 濡染:用水、墨或顔料浸泡染色
- 濡濕:用水或其他液體使物體濕潤
- 墨迹:用墨水寫的文字
- 墨香:指書法藝術的美感
近義詞:寫字、寫作、墨色、定格
反義詞:幹燥、缺墨、不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