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功的意思、都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功的解释

亦作“ 都工 ”。道教职称。 后汉 张道陵 创五斗米道。 道陵 死, 张鲁 复行之。设二十四治,各治设治头、祭酒,以为管理、治事,由都功总领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庐山 简寂观 道士 王告 好学有文,与 星子 令相善。有邑豪修醮, 告 当为都工。都工薄有施利。” 清 恽敬 《真人府印说》:“ 江西 贵溪县 真人府 印,凡大小四,其三皆曰‘阳平治都功印’……《三国志·张鲁传》:‘来学道者初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治都功其即治头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功”释义

“都功”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天师道(正一道)内部的一种宗教职阶。该词由“都”与“功”组合而成,其中“都”取统领、总摄之意,“功”指宗教仪式中的功德或法事职能。在道教体系中,“都功”通常与道士的修行等级和职务相关,负责主持科仪、管理道观事务,并需通晓经箓符咒。

历史沿革

据《天师道职阶考述》记载,“都功”一职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是天师道“三官五职”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明确将其列为“治箓道士”的进阶职称,需通过授箓仪式方可获得资格。宋代以后,随着正一道的兴盛,“都功”职能逐渐扩展至主持大型斋醮与地方宗教活动。

宗教内涵

从道教教义分析,“都功”蕴含三重核心意义:

  1. 修行层次:象征道士对《正一法文》《度人经》等经典的掌握程度;
  2. 职能权限:具备主持“黄箓斋”“罗天大醮”等国家级祭祀的资质;
  3. 教阶象征:在授箓体系中对应“三五都功箓”,为初阶法职的晋升基础。

文化意义

“都功”作为道教管理制度的关键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宗教中“以法统事”的组织原则。据《龙虎山志》载,历代天师皆需通过“都功”阶段考核,其职衔授予仪式包含剑、印、符箓等信物,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特征。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李养正《道教制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3. 《天师道职阶考述》(《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第3期)
  4. 张继禹《中国道教文化简史》(五洲传播出版社,2020)

网络扩展解释

“都功”是道教早期五斗米道(天师道)体系中的一种管理职称,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1. 起源与职能
    该职位由东汉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时设置,后由其孙张鲁继承发展。五斗米道将教区划分为“二十四治”(即24个教区单位),每个教区设“治头”或“祭酒”负责具体事务,而“都功”则是统辖所有教区的总负责人,具有最高管理权。

  2. 别称与文献记载
    “都功”亦写作“都工”,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到庐山简寂观道士担任“都工”一职,清代恽敬《真人府印说》也提及相关记载,印证其历史延续性。

  3. 词语结构与发音
    拼音为“dōu gōng”,属于道教专用术语,现代多用于宗教或历史研究领域。

扩展说明:五斗米道是道教早期重要流派,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时进一步完善了“都功”体系,这一制度对后世道教组织架构有深远影响。需注意,相关记载多源于古代文献,具体职能可能随时代演变存在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阿舅昂黛聱牙白圭般倕报答剥卸表俗冰棍冰消雾散采綖羼补赤网踌躇不前村邻挫角媒人大愿力冬青逗笑断点尔汝交贩输風疽符棨公粥刮楹归隐痕累华省噤渗箕帚剧事礨石冷嘲龙芽毛头盟姊门侄眇茫鸣蜩米盐博辩欧阳尚书批禀抢收锹军窍妙青麈侵蟊奇谈怪论取夏衣三右上樽酒神明侍宿式围霜梅忝眷僮谣无町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