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阳瘦的意思、东阳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阳瘦的解释

见“ 东阳销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阳瘦"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典故性词语,其核心含义指文人因忧愁、病痛或操劳过度而身形消瘦憔悴的状态。该词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象和情感色彩,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溯源

    典出南朝梁代文学家沈约(441-513)的典故。沈约曾任东阳太守,晚年因病消瘦,其《与徐勉书》自述:“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形容腰围急剧缩减,需频繁移动腰带孔洞。后世遂以“东阳瘦”或“沈腰”代指文人病弱消瘦之态。

  2. 文学意象延伸

    在诗词中,“东阳瘦”超越具体人物,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

    • 忧愁的象征:如李清照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暗含类似沈约的愁绪。
    • 才士命运的隐喻:文人常借以自况清贫困顿或怀才不遇,如苏轼“沈郎清瘦不胜衣”。

二、权威典籍佐证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标注“东阳瘦”为“南朝梁沈约的典故”,指“身体消瘦”。

  2. 《辞源》(修订本)考据

    引用《梁书·沈约传》及《与徐勉书》原文,强调其作为“文人消瘦”的典源地位。

  3. 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评沈约诗文时,指出其“消瘦”形象与文学情感的互文关系,强化了典故的传播。

三、文化影响与使用场景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梁书》卷十三·列传第七,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2006年重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东阳瘦”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主要用于文学创作中形容消瘦的体态或表达因忧思、操劳导致身体憔悴的意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典故起源

出自《梁书·沈约传》:南朝文学家沈约在任东阳太守期间,因政务操劳日渐消瘦,曾自述“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人便以“东阳瘦”代指体瘦或身心憔悴的状态。


2.文学中的引用

该典故在诗词中被广泛化用,例如:


3.扩展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东阳瘦”也被引申为书法风格的清瘦俊秀(如南宋东阳兄弟的瘦体字),但此用法较为小众。主流含义仍以沈约的典故为核心。


4.近义词与关联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文学作品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梁书》原文或宋词相关解析(如李之仪、贺铸的词作)。

别人正在浏览...

朌布粃蠹不明不暗骖驔苍鸟测计沉痛春芒出意大澈大悟大陆桥运输叨窃大疫大阅登山陟岭鞮革概可稾芼河员护耳假根湫隘浇汁急不可耐街树积疾进退有度季叔骡纲罗之一目鹿皮夹没分豁妙足名落孙山明业密启囊虚捺瑟泥孩扭搜偶然性凭按清照穷通气数已尽攘襟蚺蛇柔冶生生死死石殿十日并出守壹售用梳妆打扮松炉摊损委委蛇蛇午市宪眷缬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