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樹木茂盛青蒼。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遊白嶽山日記》:“崖盡處為 天門 。崖石中空,人出入其間,高爽飛突,正如閶闔。門外喬楠中峙,蟠青叢翠。”
“蟠青叢翠”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形容樹木茂盛、青翠蒼郁的自然景象。其中“蟠”指盤曲環繞,“青”與“翠”均表示綠色,整體描繪出山林間綠意濃密、生機盎然的畫面。
出處與例證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徐弘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遊白嶽山日記》,原文描述天門外的景色:“門外喬楠中峙,蟠青叢翠”,通過簡練的文字勾勒出古木參天、綠蔭繁茂的意境。
延伸解釋與用法
結構特點
成語采用四字并列結構(ABCD式),通過“蟠”“叢”表現密集交錯的形态,結合“青”“翠”的色彩疊加,形成視覺與空間的雙重層次感。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語境或文學用例,可參考《徐霞客遊記》原文(、4來源)或相關詩詞解析。
《蟠青叢翠》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描述事物美麗、生機勃勃的樣子。蟠青指的是像草木蔓延般茂盛的綠色,叢翠則表示像綠色的群體。
《蟠青叢翠》的拆分部首是蟲、雨、艹和羽,筆畫分别為6、8、12和20。
《蟠青叢翠》這個詞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散文《警世通言·辯夫妻品行·幹風翦雪》。後來,它逐漸成為描述自然景色中美麗豐茂的表達方式。
繁體的寫法是「蟠青叢翠」。
在古時候,「蟠青叢翠」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體。具體寫法會有一定差異,但整體含義是一緻的。
1. 沿着小徑行走,眼前是一片蟠青叢翠,仿佛置身于仙境。
2. 雄偉的群山腳下,一片蟠青叢翠,如綠色的海洋般綿延無際。
蟠根、叢林、青草、翠葉
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荒蕪、凋零、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