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冷的意思、幹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冷的解釋

[dry and cold (weather)] 指沒有雨雪而嚴寒的天氣

天氣幹冷

詳細解釋

幹燥寒冷。 徐保林 丁秀峰 《毛氈路》:“翌日清晨,吼叫了一天的風雪終于停息下來,,天氣卻變得幹冷幹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冷”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天氣或氣候特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天氣或環境中幹燥且寒冷的狀态,通常伴隨低濕度(相對濕度在30%-50%以下)和低溫。例如北方冬季的典型氣候。

二、主要特點

  1. 濕度低:空氣中水分含量少,蒸發快,易導緻皮膚幹燥。
  2. 體感直接:寒冷感較明顯,但不像濕冷那樣滲透性強。
  3. 常見場景:多出現在冬季、内陸或高原地區,如中國北方的冬季。

三、與“濕冷”的對比

特征 幹冷 濕冷
濕度 低(30%-50%以下) 高(70%-90%以上)
體感 幹燥、刺骨 陰冷、滲透性強
地域 北方、内陸 南方、沿海

四、例句與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幹冷天氣的防護措施或地理分布,可參考權威氣象資料或環境研究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冷(gān lěng)是指氣溫低、氣候幹燥的天氣條件。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幹”部首,右邊是“冷”部首。其中,“幹”字的拼音是gān,它的筆畫數為3;“冷”字的拼音是lěng,它的筆畫數為7。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根據古代史籍記載,中國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關于天氣的詞彙。其中,“幹冷”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用來描繪寒冷而幹燥的氣候。 在繁體字中,“幹冷”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複雜,和現代的簡化字有所差異。在古代,漢字的構造更加精細和繁複,需要更多的筆畫。例如,“幹”字在古代寫法中的筆畫數是6,而“冷”字的筆畫數則是8。 以下是一些關于“幹冷”一詞的例句: 1. 今天的天氣很幹冷,記得多穿幾件衣服。 2. 在幹冷的氣候條件下,植物很難生長。 與“幹冷”相近的詞彙有“寒冷”、“幹燥”等。這些詞都與低溫和幹燥的氣候條件相關。與“幹冷”相反的詞彙可以是“濕潤”、“溫暖”等,它們描述了相對潮濕和溫暖的氣候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