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都的意思、二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都的解釋

(1). 西周 都城 鎬京 與 東周 都城 洛邑 的合稱。《詩·王風·王城譜》 孔穎達 疏:“《車攻序》雲‘復會諸侯於東都’,謂王城也。 周 以 鎬京 為西都,故謂王城為東都。王城即 洛邑 。”後因沿以稱 長安 和 洛陽 。 長安 為 西漢 都城, 鎬京 在其西南; 洛陽 為 東漢 都城,即 東周 的 洛邑 。《文選·幹寶<晉紀總論>》:“擾天下如驅羊,舉二都如拾遺芥。” 呂延濟 注:“二都, 洛陽 長安 也。”

(2).兩個都邑。《文選·張協<七命>》:“形震 薛燭 ,光駭 風胡 ;價兼三鄉,聲貴二都。” 李善 注引《越絕書》:“ 勾踐 示 薛燭 純鈞,曰:‘客有買之者,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都”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語義演變進行闡釋。以下是具體解析:

  1. 都城并稱的曆史概念

    “二都”最早指東漢時期的兩座都城,即“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建武元年,定都洛陽,號東都;長安為西都,合稱二都。”這一用法成為後世都城并稱的範式,如唐代亦以長安與洛陽并稱“二都”。

  2. 行政區劃與地理名稱

    在部分地方志中,“二都”指代特定區域。例如清代《福建通志》載“漳州府有二都,轄十二裡”,此處“二都”為古代基層行政區劃單位,類似“鄉”的建制。當代福建省仍有“二都鎮”這一地名沿用古稱。

  3. 文學修辭中的象征意義

    古代文學作品常以“二都”比喻政治或文化中心的對立與互補。班固《兩都賦》以“二都”為框架,對比長安與洛陽的城市風貌,暗含“尊王攘夷”的政治理想。此用法在後世詩詞中衍生出“二京”“兩都”等變體。

  4. 現代語義的延伸

    當代漢語中,“二都”偶爾用于非正式語境,形容兩個具有競争或合作關系的核心事物,如經濟領域的“金融二都”。但這一用法未被權威詞典收錄,屬口語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二都”是漢語中的曆史地理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西周與東周都城的合稱

指西周都城鎬京(今西安西南)與東周都城洛邑(今洛陽)的合稱。這一用法源于《詩經》孔穎達疏注,後延伸指代長安(西漢都城)與洛陽(東漢都城)。例如《文選·幹寶<晉紀總論>》中“舉二都如拾遺芥”,即指洛陽與長安。

二、泛指兩個重要都邑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二都”可表示某一時期或地域内并列的兩個核心城市。例如《文選·張協<七命>》提到“聲貴二都”,即以“二都”代指具有特殊地位的兩個都邑。

與“兩都”的區别

“兩都”常指同一朝代或不同時期的兩個都城(如漢代長安與洛陽、明代北京與南京),而“二都”更側重西周至東漢的特定曆史背景。此外,“貳都”則為陪都之意,屬另一概念。

“二都”的核心含義聚焦于周漢時期都城體系,兼具專指性與擴展性。

别人正在浏覽...

阿凡達百福具臻百子圖傍蔭半氣襃擢罷相成婚澄什寵嘉黜華垂頭搨翼翠瓦訛略豐衣赴選該賬浩眇橫恩恨怪鴻儒黃線繖華辀煎沸檢扣簡力繼統樛樛擊丸峻立礦坑虧心事狼顧狐疑冷水浴冷燙笠冠簑袂靈驗裡子落地秤綿力薄材昵友排逐瓢樽喬樹起價卿僚棄損秋毫勿犯绮纨兒驅鳄尚韋省墳沈羽食既視人如子數九寒天損瘦體諒污德誣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