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冠簑袂的意思、笠冠簑袂的詳細解釋
笠冠簑袂的解釋
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漁家裝束。《憩園詞話》卷三引 清 湯雨生 《明月生南浦》詞序:“風日佳時,往往吟嘯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嘗為天械所拘也。”
詞語分解
- 笠的解釋 笠 ì 用竹篾或棕皮編制的遮陽擋雨的帽子:鬥(弖 )笠。竹笠。草笠。 竹篾編成的笠形覆蓋物:笠蓋。笠覆。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袂的解釋 袂 è 衣袖,袖口:張袂(張開衣袖)。聯袂(手拉着手,結伴)。分袂(離别)。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笠冠簑袂”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ì guān suō mèi(注:用戶問題中的“簑”是“蓑”的異體字,實際應寫作“蓑”)。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指頭戴竹編鬥笠(笠冠),身穿蓑衣(蓑袂),是傳統漁家或農人的典型裝束。
- 象征意義:通過裝束特點,表現一種樸素、自由的生活狀态,或隱逸山水的文人形象。
詞語解析
- 笠:竹編的遮陽擋雨帽子。
- 冠:此處指戴在頭上的笠。
- 蓑: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外衣。
- 袂:原指衣袖,此處代指蓑衣的整體穿着。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出自清代湯雨生《明月生南浦》詞序(載于《憩園詞話》卷三),原文描述文人隱士在自然中吟詩作賦,不受世俗拘束的形象:“風日佳時,往往吟嘯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嘗為天械所拘也。”。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既可實指漁家裝扮,也可引申為超脫世俗、親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補充說明
- 近義詞:漁樵耕讀、煙蓑雨笠。
- 反義詞:錦衣玉帶、華冠麗服。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憩園詞話》等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笠冠簑袂》
《笠冠簑袂》指的是四個古代漢字,分别是“笠”、“冠”、“簑”和“袂”。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四個字的部首、筆畫和拼音如下:
- 笠:竹(⺮),11畫,拼音為“li”;
- 冠:冖(冫),9畫,拼音為“guan”;
- 簑:竹(⺮),18畫,拼音為“suo”;
- 袂:衣(衤),12畫,拼音為“mei”。
來源
這四個字在古代漢語中用來形容人們的行為和服飾。《笠冠簑袂》取材自《詩經》中的《邶風·青青河畔草》詩,意為人們戴着竹帽、戴上冠冕、穿着竹編雨衣和長袍。
繁體
《笠冠簑袂》的繁體字為《笠冠簑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這四個字的形狀可能有一些差異。例如,在戰國時期的古籍中,笠字的豎鈎部分可能向左方延伸,冠字的冖部分可能與上部的非冖部分相連等。漢字的書寫形式會隨着時間和地域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例句
《笠冠簑袂》在古代漢語中常用于描述人們的儀态和着裝,以下為一例:
古時貴族人士在重大場合常戴上笠冠簑袂,以展現自己的威嚴和身份。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以下是與《笠冠簑袂》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笠帽、冠冕、簑衣、袂舞
- 近義詞:帽子、禮帽、雨衣、長袍
- 反義詞:草帽、光頭、雨傘、短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