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笠冠簑袂的意思、笠冠簑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笠冠簑袂的解釋

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漁家裝束。《憩園詞話》卷三引 清 湯雨生 《明月生南浦》詞序:“風日佳時,往往吟嘯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嘗為天械所拘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笠冠簑袂”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ì guān suō mèi(注:用戶問題中的“簑”是“蓑”的異體字,實際應寫作“蓑”)。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詞語解析

  1. 笠:竹編的遮陽擋雨帽子。
  2. 冠:此處指戴在頭上的笠。
  3. 蓑: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外衣。
  4. 袂:原指衣袖,此處代指蓑衣的整體穿着。

出處與用法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憩園詞話》等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笠冠簑袂》

《笠冠簑袂》指的是四個古代漢字,分别是“笠”、“冠”、“簑”和“袂”。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四個字的部首、筆畫和拼音如下:

來源

這四個字在古代漢語中用來形容人們的行為和服飾。《笠冠簑袂》取材自《詩經》中的《邶風·青青河畔草》詩,意為人們戴着竹帽、戴上冠冕、穿着竹編雨衣和長袍。

繁體

《笠冠簑袂》的繁體字為《笠冠簑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這四個字的形狀可能有一些差異。例如,在戰國時期的古籍中,笠字的豎鈎部分可能向左方延伸,冠字的冖部分可能與上部的非冖部分相連等。漢字的書寫形式會隨着時間和地域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例句

《笠冠簑袂》在古代漢語中常用于描述人們的儀态和着裝,以下為一例:

古時貴族人士在重大場合常戴上笠冠簑袂,以展現自己的威嚴和身份。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以下是與《笠冠簑袂》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