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聰目明的意思、耳聰目明的詳細解釋
耳聰目明的解釋
[have good ears and eyes;have a thorough grosp of the situation] 形容視聽敏銳
巽而耳聰目明。——《周易》
詳細解釋
聽覺好,視力強。常用以形容眼光敏銳,頭腦清楚。 漢 焦贛 《易林·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朱子語類》卷三五:“譬如人之服藥,初時一向服了,服之既久,則耳聰目明,各自得力。”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異事》:“貌如六十許人,耳聰目明,步履甚疾。”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 泰山 崩, 黃河 溢,隱士們目無見,耳無聞,但苟有議及自己們或他的一夥的,則雖千裡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聰目明,奮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遠勝于宇宙之滅亡者。”
詞語分解
- 耳聰的解釋 聽覺敏銳詳細解釋.聽覺靈敏。語本《莊子·徐無鬼》:“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聰也殆,心之於殉也殆。”《呂氏春秋·本生》:“天全,則神和矣,目明矣,耳聰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節皆通利矣。” 唐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網絡擴展解釋
“耳聰目明”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形容聽覺和視覺敏銳。其中“聰”指聽力靈敏,“明”指視力清晰,合起來表示感官敏銳。
- 引申義:比喻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對事物有深刻洞察力。
二、出處與典籍
- 最早文獻:
- 《周易·鼎》:“巽而耳目聰明”();
- 漢代焦贛《易林·臨之需》:“重瞳四乳,耳聰目明,普為仁表,聖作元輔”()。
- 後世用例:清代《鏡花緣》第九回:“此時服了朱草,隻覺耳聰目明”()。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常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如“這位老人耳聰目明,思維敏捷”。
- 近義詞:心明眼亮、秀外慧中;
反義詞:昏聩胡塗、耳聾眼花()。
四、深層内涵
除了感官敏銳,還強調心智清明,如對信息掌握全面、判斷力強。例如職場中“耳聰目明”可指善于觀察和分析局勢()。
如需查看更多典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周易》《鏡花緣》等文獻,或訪問漢典網、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聰目明》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意思是聽力敏銳、視力清晰。
部首:耳(左耳旁),目(目字旁)
筆畫:耳(6畫),目(5畫)
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耳朵和眼睛是人體感官的兩大要素,故而用來形容人的聽力和視力狀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耳聰的寫法為「耳聾」,目明的寫法為「目盲」。耳聾意指聽力不靈,而目盲則表示視力較差。
例句:
1. 他耳聰目明,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聽到細微的聲音。
2. 這位老人雖然已經年邁,但他的目明如炬。
組詞:耳熟能詳、目瞪口呆、聰明過人、目力如炬等。
近義詞:聽力敏銳、視力清晰。
反義詞:耳背目盲、聽不清、視而不見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