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稿的意思、枯稿的詳細解釋
枯稿的解釋
見“ 枯槁 ”。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稿的解釋 稿 ǎ 谷類植物的莖稈:稿稈。稿薦(稻草編的墊子)。 文字、圖畫的草底,又喻事先考慮的計劃:文稿。稿本。稿件。講稿。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枯稿”是“枯槁”的異體寫法,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使用“枯槁”一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礎釋義
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幹萎。如草木經霜打或幹旱後呈現的幹枯狀态。《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強調其描述植物因缺乏生機而萎縮的外在形态特征。
二、引申含義
- 形容人體或面容:
- 幹瘦憔悴:多因疾病、衰老或過度勞累導緻肌膚失去光澤與彈性。例:“形容枯槁”(《漢語大詞典》引《楚辭·漁父》用例)。
- 面色無華:指人臉血色暗淡,缺乏生氣。
- 形容精神或事物狀态:
- 衰頹萎靡:比喻精神困頓、意志消沉。例:“心力枯槁”。
- 貧瘠無趣:形容内容、文筆等枯燥乏味,缺乏活力與感染力。
三、字源與結構
- “枯”:從木,古聲,本義指樹木失去水分。
- “槁”(稿):從木(或禾),高聲,本義指幹枯的草木。
- 二字同義複用,強化“幹涸枯萎”的意象,屬并列式合成詞。
四、權威典籍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12頁):明确将“枯槁”釋為“(草木)幹枯;枯萎”,并列引申義“(面容)憔悴”。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枯槁”,釋義包含“草木枯萎”及“人瘦瘠,憔悴”。
- 《楚辭·漁父》名句:“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此為形容人面容憔悴、身體幹瘦的經典文學例證,被多部詞典引用釋義。
例:曆經戰亂與饑荒,災民們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令人見之恻然。(此句體現“面容身體幹瘦憔悴”的引申義)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枯稿”是“枯槁”的異體寫法,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自然狀态
- 指草木枯萎、幹涸,如《老子》中“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 也用于形容河流或土地幹涸,如《易緯通卦驗》提到的“災則澤涸,物枯槁”。
-
人的狀态
- 表示面容憔悴、消瘦,如《戰國策》描述蘇秦“形容枯槁,面目犁黑”。
- 亦可引申為精神萎靡,如陸遊詩句“形骸枯槁病侵陵”。
-
生活境遇
- 指困苦、貧困,如《文子·上仁》中“春伐枯槁……以為民資”。
二、引申含義
- 廢棄或過時的事物:部分資料提到“枯稿”可指古代書寫材料(如竹簡)寫滿後未被保存的廢棄狀态,後比喻過時的技術、觀念或文件。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幹枯、憔悴、貧瘠。
- 反義詞:滋潤、豐茂、充盈。
四、使用注意
- 現代漢語中,“枯槁”更常用,而“枯稿”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若需引用引申義,建議标注來源或說明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句或具體用法,可參考《老子》《戰國策》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骜悍懊惱澤家報李投桃編菅辯口利舌邊鄉璧氣碧峭觇聽焯燿車弊成雙作對吹唇春秋筆憚人等望刁鬥豆莝放晴飛诏鳳胫覆敦貢新詭情行號瀚漫黑褐河兖狐仙建茶奸人之雄嚼徵競津九品蓮台羁望連亘練字買脫忙郎胖脹盤中詩譬況瓊什氣土拳師軟棗上端升轉攝詟蘇海韓潮談妙婷婷讬載萬死五雲體鰕籠下釀線坯子謝慙西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