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稿的意思、枯稿的詳細解釋
枯稿的解釋
見“ 枯槁 ”。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稿的解釋 稿 ǎ 谷類植物的莖稈:稿稈。稿薦(稻草編的墊子)。 文字、圖畫的草底,又喻事先考慮的計劃:文稿。稿本。稿件。講稿。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枯稿”是“枯槁”的異體寫法,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自然狀态
- 指草木枯萎、幹涸,如《老子》中“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 也用于形容河流或土地幹涸,如《易緯通卦驗》提到的“災則澤涸,物枯槁”。
-
人的狀态
- 表示面容憔悴、消瘦,如《戰國策》描述蘇秦“形容枯槁,面目犁黑”。
- 亦可引申為精神萎靡,如陸遊詩句“形骸枯槁病侵陵”。
-
生活境遇
- 指困苦、貧困,如《文子·上仁》中“春伐枯槁……以為民資”。
二、引申含義
- 廢棄或過時的事物:部分資料提到“枯稿”可指古代書寫材料(如竹簡)寫滿後未被保存的廢棄狀态,後比喻過時的技術、觀念或文件。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幹枯、憔悴、貧瘠。
- 反義詞:滋潤、豐茂、充盈。
四、使用注意
- 現代漢語中,“枯槁”更常用,而“枯稿”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若需引用引申義,建議标注來源或說明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句或具體用法,可參考《老子》《戰國策》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析
《枯稿》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書稿、文章等因陳舊、過時而失去了生氣,沒有吸引力和活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稿》的部首是「木」,拆分成兩個字即「木」和「高」,總計7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枯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對于文章、書籍的評價。當時,人們常用紙質媒介書寫和傳播信息,如果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時間久遠,沒有經過修訂和更新,就會被認為是陳舊的,失去了新鮮感和吸引力,被稱為「枯稿」。在繁體字中,「枯稿」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枯」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以「木」作為邊旁,表示與木相關的含義。而「稿」古代寫法為「穀」,表示谷物、作物的積聚。古代的「枯稿」形象地描繪了長時間未更新的書稿就像幹燥、失去生機的積谷一樣。
例句
1. 這本書已經成為一部枯稿,内容不再適應***************發展。
2. 他的文章内容枯槁,讀起來毫無興趣。
3. 那封信早已化為枯稿,在抽屜裡長時間被遺忘。
組詞
1. 文章、書稿、讀稿、書寫、手稿、廢稿
近義詞
1. 陳舊的、過時的、枯燥的
反義詞
1. 新鮮的、活力十足的、精彩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