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霜的意思、流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霜的解釋

飛霜。 晉 張協 《七命》:“乃勑雲輅,驂飛黃,越奔沙,輾流霜……遂適沖漠之所居。”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霜"是一個具有文學意境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義:流動的霜、飄飛的霜。

    • 流: 本義指水的移動,引申為液體、光線、氣體等的移動、飄動、散布。
    • 霜: 指在寒冷天氣裡,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或物體表面凝結成的白色冰晶。
    • 組合義: “流霜”字面上描繪了霜仿佛在空氣中流動、飄飛的景象。這種景象在現實中并不常見(霜通常附着在物體表面),但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來形容月光清冷、寒氣彌漫或時光流逝帶來的視覺與感覺效果。它強調的是一種動态的、彌漫的、清冷的光感或寒意。
  2. 引申義(常見于古典詩文):

    • 清冷月光的比喻: 這是“流霜”最經典和常用的引申義。古人常将皎潔、清冷的月光比喻為流動的霜華或飛霜。月光灑落大地,如同輕盈的霜在空中流動、鋪滿人間,營造出一種清幽、空靈、略帶寒意的意境。
    • 寒冷之氣的彌漫: 有時也用來形容刺骨的寒氣像流動的霜一樣彌漫開來。
    • 時光流逝的象征: 在更深的層次上,“霜”常象征白發或歲月,“流霜”也可隱晦地暗示時光如飛霜般無情流逝。

經典用例: “流霜”最著名的出處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這句詩描繪了春江月夜的美景:皎潔的月光普照大地,天地間仿佛彌漫着流動的霜華(卻感覺不到它在飛動),江岸的白沙也因為月光的明亮而看不分明了。這裡的“流霜”即是對清冷、彌漫、無處不在的月光的絕妙比喻。

“流霜”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指“流動的霜”或“飄飛的霜”。在文學語境中,它最主要的引申義是比喻清冷、皎潔、彌漫的月光,創造出空靈、澄澈、略帶寒意的意境。它也用于形容寒冷的空氣或隱喻時光的流逝。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流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流霜”字面意為“飛霜”,指空中飄散的霜。該詞常用于古典詩文,尤其在描繪自然景象或營造意境時,常與月光、寒冷等意象關聯。例如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二、文學意象

  1. 代指月光
    在詩文中,“流霜”常通過比喻或通感手法,暗指清冷的月光。例如:“一窗明月一窗竹,一縷月光一縷情”中,“流霜”與“月光”呼應,強化了夜晚的靜谧與寒意。

  2. 寒冷與孤寂的象征
    晉代張協《七命》中“輾流霜”的描寫,将自然之霜與旅途艱險結合,烘托出蕭瑟氛圍。


三、引申含義

根據《查字典》的解釋,“流霜”還可引申為:
“逆境中隱藏的才華或美德,待時機成熟後顯露”,例如形容曆經磨難後終展鋒芒的人。


四、讀音與用法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例證或近義詞,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寶冊播琴采打財校坼剖黐黏癡頑老儲戶登高去梯登獻渎犯蠹耗鳄蜥汾丘輔鎮耕釣歌舞升平古北嚎春河陽一縣花合皂恢拓胡琴僵蠶漸洳糾蓼絹帖卷揚駿骥開戶陵海帽頂門分猕猴池樸慎頻切丕時畦棱秋糯丘吾曲度若邪弱願散栎杓衡石堠市籍矢刃世眼視遠步高手線束浪騰笑玩樂文東武西午季鰕菜仙山樓閣嫌微瑕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