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惡從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比喻對人所做的壞事不十分苛責,強調適度批評而非過度追究。該詞體現了儒家“寬厚待人”的倫理觀,主張對惡行的批評應適可而止。
經典出處
源自《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意為:君子褒揚善行會長期推崇,批評惡行則適可而止,僅針對行為者本人,而善行的影響可惠及子孫。
語義延伸
成語中的“惡惡”指批評惡行,“從短”表示不過分深究,體現了“對事不過度苛責”的中庸思想。
《惡惡從短》是一個成語,意為善惡行為往往很快就能被人們看出。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或行為表露無遺,無法隱瞞。
《惡惡從短》這個成語拆分為“惡惡”和“從短”兩部分。
“惡惡”部分的部首是“欠”,拼音是è,包含5個筆畫。
“從短”部分的部首是“從”,拼音是cóng,包含5個筆畫。
《惡惡從短》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光武世家》。在文中描寫了劉秀即位前,他宴請朋友洗盡杯中酒的故事。智者公孫述将酒一飲而盡,而惡人賓果則痛罵灑酒。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惡惡從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惡惡從短》成語中的“惡”字古時寫作“悪”,“從”字古時寫作“從”。
他的品行舉止敗壞,惡惡從短,無法混入社會精英的圈子。
組詞有:惡魔、惡心、惡霸、惡行等。
近義詞有:惡習、惡劣、惡名等。
反義詞有:善良、仁德、美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