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對等之禮。《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元年》:“ 牧 ( 奚牧 )與 東秦 主 興 書稱‘頓首’,與之均禮。 興 怒。”
“均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均禮”指行對等之禮,即雙方在禮儀交往中保持平等地位,不因身份差異而區别對待。這一概念強調禮節上的平衡與相互尊重。
該詞出自《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元年》的記載:
“牧(奚牧)與東秦主興書稱‘頓首’,與之均禮。興怒。”
此處奚牧在書信中對東秦主使用“頓首”一詞,試圖以平等禮節相待,卻引發對方不滿,反映了古代等級制度下“均禮”的實際矛盾。
多用于描述古代外交、書信或人際交往中打破尊卑差異的禮儀行為,如宋代葛勝仲詩句“客至阙均禮,呼兒辦瓜茶”即體現了主客間的平等對待。
“均禮”在古籍中常與等級制度沖突,如《資治通鑒》案例所示,實際執行時可能引發矛盾。這一詞彙現多用于曆史或文學研究領域。
《均禮》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指的是平均相待、公平對待,也可以指平分、均攤等含義。
《均禮》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均(土)和礻(示)。其中,均部作為偏旁部首,表示土地的意思;礻部作為獨體部首,表示禮儀的意思。根據漢字書寫規則,可以得知均的拼音是jūn,共有7畫;禮的拼音是lǐ,共有5畫。
《均禮》這個詞的來源可能與古代的禮儀制度相關。在古代,人們注重禮儀之間的平等和公平,通過均禮來展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在繁體字中,《均禮》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保持一緻,隻是字形結構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均禮》這個詞來說,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複雜一些。不過,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對于本篇文章來說并不是重點,因此我們不深入展開讨論。
1. 在這個公司,我們要對所有員工均禮待遇。
2. 公平分配資源,做到均禮。
3. 不要因為地域的差異而對人均禮待遇。
1. 均等:指平等、公平。
2. 均勻:指平均、一緻。
3. 禮節:指社交禮儀、規範。
4. 禮貌:指謙和有禮、客氣。
5. 禮讓:指遵從禮儀、讓步。
近義詞是指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與《均禮》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平等、公平、公正、均等、一緻等。
反義詞是指意思相反的詞語。與《均禮》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不公、不平、不公平、不均等、不一緻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