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ancient legend) one of the eight pillars used to prop up the sky—Atlas] 古代傳說昆侖山有八根柱子支撐着天,後來用“擎天柱”比喻擔負重任的人
(1).托住天的柱子。語本《楚辭·天問》:“八柱何當。” 王逸 注:“言天有八山為柱。” 洪興祖 補注引《神異經》:“ 崑崙 有銅柱,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後以喻擔負重大任務的人。 元 無名氏 《連環記》第三折:“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梁。” 清 李漁 《玉搔頭·極谏》:“這擎天柱倒,問蒼生社稷将誰靠?”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萬一你是病倒了,我會要失掉一根擎天柱。”
(2).指 漢 代 馬援 在 交趾 立的銅柱。見《後漢書·馬援傳》 李賢 注。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三:“平蠻看豎擎天柱,朝 漢 同登 浴日臺 。”
“擎天柱”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擎天柱(拼音:qíng tiān zhù)字面意為“托舉天空的柱子”。根據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有八根柱子支撐着天,防止天塌下來。這一意象後來被引申為形容力量雄厚、能承擔重任的人或事物。
總結來看,“擎天柱”融合了神話色彩和現實比喻,既是對力量的贊美,也寄托了對擔當精神的推崇。
《擎天柱》一詞可以指代電影《變形金剛》中的一位角色,也被用來形容具有巨大力量和威嚴的人或物。
《擎天柱》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虍,共有13畫。
《擎天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84年上映的美國動畫片《變形金剛》中,是劇中一位巨型機器人角色的名字。隨着該動畫片的廣泛傳播和影響力的擴大,這個詞彙也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擎天柱》的繁體字為「擎天柱」。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擎天柱》可以寫成「擎天柱」。
1. 在變形金剛電影中,擎天柱是一位勇敢而威嚴的領袖。
2. 他站起來後,身形如同擎天柱一般高大。
擎天、擎天立地、柱子、天柱、擎天柱狀、擎天立地
擎天力士、巨人、威嚴的人或物
渺小、微不足道、無力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