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大辟、割鼻、斷耳、宮、黥等五種酷刑。濫用五刑以殘民故謂“五虐”。《書·呂刑》:“ 苗 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 孔 傳:“ 三苗 之主,頑兇若民,敢行虐行,以殺戮無罪,於是始大為截人耳、鼻,椓陰,黥面,以加無辜,故曰五虐。”《北史·隋紀下》:“淫荒無度,法令滋彰,教絶四維,刑參五虐。” 唐 元稹 《郊天五色祥雲賦》:“由五常以厚五德,正五刑以去五虐。”
“五虐”是古代中國對五種殘酷刑罰的統稱,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指大辟(死刑)、割鼻(劓刑)、斷耳(刵刑)、宮刑(椓刑)、黥面(墨刑)五種酷刑。這些刑罰因被濫用殘害民衆,故稱“五虐”。
曆史淵源
據《尚書·呂刑》記載,三苗部族曾濫用五虐之刑,後周穆王命呂侯制定《呂刑》以糾正暴政。原文提到:“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說明其起源與古代部族法律相關。
刑罰内容
延伸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出“五虐”指統治者對百姓的五種壓迫行為(食、財、色、刑、勢),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文獻,可能與原義存在混淆,建議以主流解釋為準。
文化影響
五虐之刑反映了早期法律的嚴酷性,後成為儒家批判暴政的典型案例,強調“明德慎罰”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五虐》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字頭是“五”,字尾是“虐”。它的意思是指被殘害或虐待的人。
在《五虐》這個詞中,字頭“五”的部首是“二”,它的構造非常簡單;字尾“虐”的部首是“虍”,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部首。整個詞語共有13個筆畫。
《五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左傳》,其中有關于被虐待的記錄。繁體字的寫法是「五虐」。在繁體字中,「五虐」的字形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對于《五虐》這個詞,字頭的“五”在刻寫或書寫上可能會稍有變化,但整體的字形沒有太大改變。字尾“虐”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1. 奴隸們遭受着五虐,他們的生活十分艱難。
2. 古代農民常常受到封建統治者的五虐。
組詞:五虐待(指對某人進行多次、多種形式的虐待)、五虐政治(指對平民百姓實施的殘暴政治統治)。
近義詞:酷刑、折磨、虐待。
反義詞:寬容、仁慈、關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