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督役的意思、督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督役的解释

犹监工。《新唐书·韩滉传》:“置馆第数十於 石头城 ,穿井皆百尺。命偏将 丘涔 督役,日数千人。” 清 钱学纶 《语新》:“躬亲畚鍤,匍匐督役,备极劳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督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监督、管理劳役或差役。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监督、催迫他人服劳役或差役的行为。其中:

•“督”:本义为监察、督促,强调对执行过程的监管与催促。

•“役”:指劳役、差役,即古代官府强制百姓承担的无偿劳动(如修筑工程、运输物资等)。

词性:动词性短语,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官吏管理劳役的场景。

二、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吏对民众服劳役的监管行为,常见于史书、政令文书:

  1. 强制性与压迫性:常隐含官府强制征发、严苛督促的背景。例如《明史》中记载地方官“督役急苛”,反映劳役制度下百姓的负担。
  2. 职责指向:特指官吏的职务行为,如“督役官”专司监管劳役执行。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7版):

    “督役”:监督工役;督促役作。

    例证引《后汉书·皇后纪》:“每见遣恤灾患,督役赋政。”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8年,第104页。

  2. 《辞源》(修订本):

    “督役”:监督力役,催迫服役。

    例证引《宋史·河渠志》:“发卒万人,遣使督役。”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21页。

四、典型文献用例

•《资治通鉴·唐纪》:

“发民修城,督役严急,民不堪命。”

(译文:征发百姓修筑城墙,监督劳役严苛急迫,百姓难以忍受。)

•《清史稿·食货志》:

“河道总督督役治水,岁费钜万。”

(译文:河道总督监督劳役治理水患,每年耗费巨额钱财。)

“督役”作为历史词汇,精准描述了古代社会管理中“监督劳役执行”这一特定职能,其语义承载了制度特征与社会关系,需结合古代赋役制度理解其深层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督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监督工役的运作,相当于现代语境中的“监工”。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例证


三、延伸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相关章节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边帐鄙小残损赤邑挫诎当膺大鱼吃小鱼丁父忧方行费烦分职附上罔下凫鹜高碧勾除挂胆逛会归功贵胤桧宅酣鬭寒将含羞草旱烟和鹊淮南八公简命巾帼卷脑榘彟扛擡连方梨果蛉蜻留余地秘谶闽海摩切淖衍拈筹旁注仆僮跂蠕认生三衡三爵之罚十三点授衣月琐琐碌碌所以遝冈复岭獭繖藤蔓填坑满谷颓荒温溼温源谷无为物宜西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