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行的意思、獨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行的解釋

(1) [solitary]∶一個人走路

踽踽獨行

(2) [practise his path independently]∶堅持按自己的主張做

獨行其是

詳細解釋

(1).一人行路;獨自行走。《莊子·盜跖》:“内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史記·陳丞相世家》:“渡 河 ,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将,要中當有金玉寶器,目之,欲殺 平 。”《法苑珠林》卷十:“ 舍利弗 獨行乞食,婆羅門見而問言:‘尊者獨行無沙彌耶?’” 清 金人瑞 《送維茨公晉秋日渡江之金陵》詩之十:“我或讀經罷,獨行觀水痕。”

(2).專意實行;獨自實行或行事。《易·晉》:“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孔穎達 疏:“獨猶專也,言進與退專行其正也。”《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韓非子·忠孝》:“王者獨行謂之王,是以三王不務離合而正,五霸不待從橫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3).謂獨斷專行。 清 恽敬 《新東門漕倉記》:“嗚呼,此郡縣長吏所以嚣然獨行其意于上而民終不可治也已!”

(4).單獨行時;單獨流行。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其文為不刊之言,著将來之法,故能彌歷千載,而其書獨行。”《文獻通考·經籍二》:“自 晉 之後, 弼 學獨行,遂傳至今。”

(5).謂軍隊如入無人之境,沒有阻擋。《管子·七法》:“故蚤知敵人如獨行,有蓄積,則久而不匱。”《管子·七法》:“有雷電之戰,故能獨行而無敵矣!”

(6).謂節操高尚,不隨俗浮沉。《禮記·儒行》:“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舊唐書·隱逸傳序》:“而 遊巖 、 德義 之徒,所高者獨行。” 章炳麟 《謝本師》:“先生為人豈弟,不好聲色,而餘喜獨行赴淵之士。”

(7).指故為标新立異的行為。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銘》:“公所設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為獨行異言,以峙聲名。”

(8).馬兜鈴的根。有香氣。中醫入藥。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二》:“馬兜零之根,乃是獨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馬兜鈴》:“其根吐利人,微有香氣,故有獨行、木香之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獨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

一、基本含義

指獨自行動,不依賴他人幫助或陪伴,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例如“踽踽獨行”形容孤獨行走的狀态。

二、詳細解釋

  1. 獨自行走
    字面指單獨行動,如《莊子·盜跖》中“外不敢獨行”描述因畏懼而不敢單獨外出;《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陳平獨行時被懷疑攜帶財寶。

  2. 堅持主張
    儒家語境中,指矢志不渝地踐行仁義之道。《易·晉》提到“獨行正也”,孟子主張“不得志則獨行其道”,荀子進一步發展為治國理念。

  3. 獨斷專行
    含貶義,指不顧他人意見行事。如清代恽敬批評“郡縣長吏嚣然獨行其意”導緻民不可治。

  4. 獨特操守
    作名詞時,指特立獨行的品格,如“特立獨行”形容堅守個人原則。

三、使用場景

四、總結

“獨行”既有物理層面的單獨行動,也包含精神層面的獨立與堅持,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褒貶。在傳統文化中,它常被賦予修身治國的高尚意義,而現代用法更側重個體選擇與孤獨狀态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行(dú x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單獨行動或獨自旅行。它的拆分部首是“犬”和“行”,其中“犬”表示狗的意思,而“行”表示行動。根據筆畫來拆分,獨行有8個筆畫。 獨行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它可以指一個人獨自前進,也可以表示一個人獨自思考和決策。獨行在現代漢字中繁體字形式與簡體字形式一緻,沒有區别。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獨行有一種古體字形式。它由兩個為部組成,上面的為表示火,下面的為表示彳(即步行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即代表一個人獨行。 以下是針對獨行的例句: 1. 他喜歡獨行,享受一個人的自由。 2. 這個決定需要你獨行思考,然後做出你自己的選擇。 與獨行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獨立(dú lì)、獨具慧眼(dú jù huì yǎn)、獨自(dú zì)等。獨立表示一個人能夠獨自完成任務或生活,獨具慧眼表示一個人具有獨特的洞察力,獨自表示一個人獨自存在或行動。 獨行的近義詞包括獨自(dú zì)、單獨(dān dú)、獨立(dú lì)等。這些詞都有表示單獨行動或思考的意思。 獨行的反義詞包括共同(gòng tóng)、合作(hé zuò)、伴隨(bàn suí)等。這些詞表示與他人一起行動或思考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